粉尘:环境学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μm的颗粒物,是环境空气在全部尘埃的总称,其中大于10μm称为降尘;小于10μm称为飘尘。
飘尘:环境学中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因其粒小体轻,故而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漂浮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可在大气中造成不断蓄积,能随呼吸进入人体上、下呼吸道,对健康危害大。
微尘:环境学中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属粉尘和飘尘的一部分,当粒径小于2.5μm时,大部分可通过呼吸道至肺部沉积,对人体危害更大。“微”是科学名词,相关的有微米、微型、微观、微量、微积分、微电脑等。按中文理解“可吸入颗粒物”应该小于“细颗粒物”,用颗粒物命名不准确容易引起歧义,“微尘”字面上能分辨是“飘尘”中更细微的部分。
霾尘: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μm)(PM1),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μm的颗粒物,即这次拟命名的超细颗粒物。可见光的波长0.39-0.77μm,小于1μm尘埃能折光影响空气能见度形成霾,所以将PM1命名为霾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