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高速路监控系统设计问题分析

   日期:2012-12-19     来源:互联网    
       自1984年我国开始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开始(长15.9公里),到现在已二十多年时间,截止2006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54万公里,路网已基本形成,总长度居全世界第二。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仿国外到完全自行设计并制定适合我国的相关标准,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来,设计数量更是惊人,每年有近一二百个项目在同时进行,也设计出很多有特色、富有创新性的项目。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监控系统在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监控系统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计市场与队伍


        自2002年初机电系统设计工作开始招投标以来,设计单位由原来少数几家部属及国有甲级设计单位,迅速扩充到上百家设计单位,其中包括国有的、民营的,集体的、私人的。整个行业的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培养出一批设计人员。

         但是,由于设计单位的扩展与整个行业人员培养的不同步,导致一些单位虽取得了设计资质,可设计力量差别非常大,有些刚组建的单位仅有个别人员参加过设计,有的设计单位甚至都没有人员做过具体的设计,仅靠聘用退休的或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以求达到提高设计水平,作好设计文件。笔者去年曾经与某设计单位人员交流,得知其在完全不懂的情况下,居然照猫画虎的把设计搞完,这样的设计质量可想而知。

         设计水平与审查

        监控系统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涉及内容比较多的专业,要设计好一个项目的监控系统必须详细分析其主体线型、构造物、自然地理条件、人文、气候特点、交通量发展、路网状况等等。而目前设计照搬照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甚至出现只要知道项目长度、互通位置,不需要任何主体资料,就可以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完全没有针对性;另外,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设计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设计审查对提高设计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分为内部审查和外部审查。内部审查由设计单位内部人员审核完成,外部审查由业主组织专家或委托咨询单位进行。但目前各级审查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些设计单位由于设计任务比较饱满,无暇顾及,审查也只是签字画押而已;某些业主组织的专家审查由于专家成员的构成、审查时间等问题,审查质量和效果也不是非常好,甚至有的成为走过场。目前很多省份的主管领导已意识到审查的重要性,正积极采取措施解决。

        系统施工与验收

         设计完成后,项目实施的好坏与施工单位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国内的机电施工单位大都经验比较丰富,对于设备安装、综合布线、土建施工等都没有什么问题,但目前主要问题集中在监控软件的编制以及数据通信方面。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很多项目的现场采集设备能准确采集到信息,但通过协议转换、通信传输以及数据统计后,数据失真非常严重;另外,监控系统应用软件处理深度非常欠缺,即使外场数据能准确采集到数据库中,但应用软件只能完成基本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完成自动处理、自动控制等最急需的功能。

        自2005年1月1日开始,交通部发布了机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使得项目验收有章可寻,弥补以前机电工程验收有问题相互推卸责任,甚至走形式的做法。但是目前的验收标准针对应用软件的验收仍然不十分完善。

        运营管理与维护

        一个项目的监控系统设计和施工得再好,如果运营管理不佳,监控系统也起不到大多作用,很可能成了摆设,可见运营管理对监控系统非常重要,设计和施工也是围绕运营管理服务。一些交通量不大、事故较少的路段,对运营管理的要求可能还不很突出,但是对于交通非常大、事故频发的路段,如广深、沪杭涌、沪宁等高速公路对运营管理的要求就非常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运营管理水平除个别建设较早或重视高的项目外,普遍水平不高,其原因除缺乏专业人才外,不重视也是一个方面。

        系统维护的问题目前也比较突出,除维护人才缺乏外,维护成本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一些项目由于交通量小,甚至出现除个别外场摄像机可使用外,其它基本都瘫痪的情况。

         应急救援与诱导

        事故固然可怕,但在事故发生后,如果没有相应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以及诱导方案实施,那后果更可怕。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正在积极投入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各科研设计单位对设计、施工当中的课题投入的精力本来就有限,而对于后期运营应急救援关心就更少了,即使一些管理单位在实际运营管理中形成了一些应急救援方案,但是否合理、是否可推广使用并没有机构在做调查、分析、确认、推广应用的工作。

         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联网监控、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高速公路已形成路网,单独路段的异常事件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必然要求相临路段之间能互通协调,这就带来了联网的需求,联网主要包括数据和视频两部分。到现在为止,全国约13个省建立了联网监控中心,基本实现了监控系统联网。在未来2-3年的时间里,全国大部分省都将实现省内监控系统联网,全国监控系统联网目前也在进行当中。技术上要实现联网监控,已没有难点,很多已实现的省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目前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管理体制上。

         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十一五”期间,国家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交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部根据发展战略确定了交通信息化发展方向,并开展实施示范工程,为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十一五”期间,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整个交通行业的工作重点,而监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正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完善信息采集、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呼叫中心、网络安全等等。

         运营管理及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今后几年高速公路建设将急剧减少,2007年预计只有20个新项目、2008年及以后每年可能只有几个新项目。高速公路以后的工作重点将由建设转入运营管理,特别是交通量增长迅速,交通异常事件常发或影响到车辆通行、收费的道路,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是主要的解决办法。应急救援预案又是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作好“三个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沪杭涌、广深、成渝、沪宁等许多建设比较早、交通量非常大的项目中表现尤为突出。

        新技术、新设备的需求

        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成熟稳定并适应我国环境的新设备和新技术方案是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的途径之一。今后,新技术、新设备在监控系统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大,特别是交通信息采集设备、事故事件检测设备、数字化图像传输设备(带宽窄、质量好)、多途径的信息发布设备以及有利于管理的自动化设备等是目前非常需要的。

         市场竞争、适者生存

        由于新建项目的锐减,必然带来设计、施工市场的剧烈竞争。首当其冲的就是设计市场,根据资料分析,一方面,由于项目减少但设计单位和人数仍然非常多;另一方面,设计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但设计费却越来越低,故预计2-3年的时间内,整个机电设计市场将重新分割,一些实力差、规模小、资质低的单位将被淘汰或吞并或转行;一些实力强、规模大、资质高的单位也将在提升自己的实力,加强机电行业关键问题研究同时,突破行业特色,向综合化方向运作。机电施工市场也是如此,目前已有部分施工单位重点发展方向已转移到其它行业。

        在看到新建项目锐减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交通量的增长以及运营管理要求的提高,原来建设项目的监控系统许多都满足不了要求,必将进行完善、改造,如沪宁、沪杭涌、杭州绕城等高速公路。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