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的新能源汽车仅限于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而将先进柴油动力车和使用生物液体燃料的汽车归为节能汽车的范畴。所谓纯电动车是指以蓄电池或燃料电池为动力行驶的用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燃料电池车有很多种,目前公认的最佳办法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这种技术的特点是以氢为燃料,通过电子的运动产生电能,储存并使用;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指由传统的汽油机或柴油机与电动机结合提供动力的汽车。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大意义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的汽车工业,在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石油短缺的重要措施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减少对国外石油依赖,解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与石油资源终将枯竭的矛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200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7000万辆,产销量双双突破1300万辆,石油年消耗量将会达到1.2亿吨。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 3000美元,消费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加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的重要阶段,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难以避免。我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38 辆,与139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汽车消费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如果全部使用化石能源,石油年消耗量将达2.5亿吨,约占届时我国石油总消耗量的55%。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我国石油短缺、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措施。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新能源汽车不燃烧汽油和柴油,所使用的锂电池是国际公认的环保电池。加之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在启动时没有污染,具有极好的环保性能。就效率而言,传统汽车的能源转化效率只有17%,电动车的效率是90%,即使考虑燃煤发电的效率损失,电动车的总效率也大于30%,约为传统汽车的二倍,节能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水平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今后所面临的国际社会的压力将逐步增大。有调查显示,全球大概25%的二氧化碳是来自于汽车的尾气。我国如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将会改变我国在气候变化上的被动地位,并为全球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汽车将催生汽车动力技术的一场革命,并必将带动汽车产业升级,建立新型的国民经济战略产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的成本非常低廉。将其百公里的用电成本进行换算,电的成本仅是油的成本的20%,也就是说,使用新能源汽车仅需花五分之一的钱就可以跑到与原来相当的公里数。普通汽车,不论是手动档的,还是自动档的,都用变速箱变速,电动车变速是电机驱动,没有变速箱,而且非常强劲。此外,电动车的四轮驱动,原理简单,容易实现,且运行维护方便,不用换机油。新能源汽车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设想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届时汽车保有量的20%,约3000万辆,年可以节约石油5000万吨,相当于一个大庆油田一年的石油产量。
(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电力系统,实际用电负荷的波动性与发电机组额定工况下所要求的用电负荷稳定性之间存在固有矛盾,如何处理电力系统的峰谷差一直是电网企业头疼的问题。我国电力装机已突破8亿千瓦,并将继续快速增长,但目前电站的年利用小时数仅为5000小时,也就是说,许多机组是为了应对电力系统短时间的峰值负荷而建设的,如果措施得法,建设6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就够用了。试想,如果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各个城市的居民都去买电动车,晚上用低谷的低价电为电动充电,白天高峰时还可以用较高的价格向电网卖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那么峰谷差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按照这样的设想建立起来的电网,将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电力系统的发、输、配、售、用以及调度等各个环节将会形成有效的互动,成为一个智能化的有机整体,从而极大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预计,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将带来电力系统的一场革命。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我国汽车工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这场全球性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当中去,勇于迎接挑战,才能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国际新能源汽车状况和趋势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以期提升本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资金不低于10亿美元,累计投入已达100多亿美元。
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步伐。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2015年,比原来预计的时间提前了10年至 15年。据预测,2012年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目前,全球混合动力车销量最大的国家为美国。2008年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31.4万辆,同比下降10.3%。2007年为35万辆。虽然美国是混合动力车全球销量最大的国家,但混合动力车在美国的汽车销量占有比例相当低,2008年约占整体汽车销量的2.4%。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刺激经济和拯救汽车业的一张王牌。在他的倡导下,联邦政府为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计划,在短短几个月内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强力措施,斥资 140亿美元支持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购车补贴和政府采购。美国还设立了一个总量为250亿美元的基金,以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厂商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目标是每年汽车燃油经济性提高一倍。预计到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购车中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到2015年,美国本土将有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投入使用。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十五”计划以来,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并在“863”项目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先后投入20多亿元研发经费,中科院电工所、上海811所、清华大学等几十家单位,把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列为重点课题,对各种主要技术路线进行了跟踪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研发步伐,目前已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开发了一批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小批量整车生产能力。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株洲等城市开展了小规模示范应用,为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技术、产品和运行经验的保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重心开始向中国市场转移,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奇瑞、吉利、力帆、比亚迪等在内的整车企业超过150家,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就有30多家。特别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体系逐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国内许多企业已开始涉足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和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主要汽车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很大影响,企业生存面临着极大挑战。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汽车工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财政部、科技部也印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汽车企业也纷纷增加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作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热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迅速增加,汽车质量快速提升,研发步伐明显加快,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在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缺失,致使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电力驱动系统效率低,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较低。
(二)企业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处在制作“样车”的水平,要使其成为广大用户满意的主流商品,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都还有大量后续开发工作。但有的企业不是加紧研发,积累自主知识产权,而是迫不及待地购买国外的电池、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拼装,美其名曰“系统集成”。虽然业内许多企业都跃跃欲试,但大多只是借机炒作,虚张声势,“雷声大雨点小”,还处在观望和等待的状态,实际行动十分迟缓。有的整车厂甚至借国家控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的市场准入之机,以出让整车生产资质获利,完全是只顾眼前,不思进取。
(三)产业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力建设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从科研、设计到设备制造的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消费者所必需的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新能源汽车有关测试和试验的技术规范不健全,产品认证体系亟待加强,标准化工作明显滞后,严重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各类要素和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各自为战,分头研制,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有效整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各类要素和资源,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对新能源汽车的良好预期,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
(五)缺乏明确的国家战略和有力的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其生产成本还不完全具备与传统汽车进行竞争的能力,需要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才能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尚不明晰,国家尚未制定战略性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激励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政策不够系统,相互之间缺乏协调,虽然国家已制定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但有关实施细则尚未出台,许多补贴实际上难以获得,加之地方政府画地为牢,对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采取排斥政策,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从而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趋于恶化,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