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这个名词,在测量行业的工作人员眼中,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主要是指GPS的一种测量技术,目前应用特别广泛。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
RTK(英文:Real - time kinematic),中文名称叫做“实时动态差分法”。这是目前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RTK目前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RTK测量因测站间无需通视、作业距离远、误差不累积、测量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广大测量行业客户的喜爱。RTK测量技术可以分成两个部分:GPS差分测量部分和大地测量学坐标变换部分。GPS差分测量部分由仪器控制完成,在基准站和流动站能通讯的范围内向终端用户提供厘米级的差分定位结果;但由于GPS测量的是WGS84坐标下的空间地理坐标,而用户使用的确是格网坐标,所以坐标变换部分也是很重要的环节,而坐标转换带来的繁琐工作和精度损失已经严重的制约了GPS RTK测量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提出了小测区网络通讯RTK作业方案。
首先,小测区是指作业半径小于40KM的测区,一般的施工工地和小型的县级市基本都属于这种范畴。网络通讯,顾名思义即为采用GPRS/CDMA网络通讯技术取代对RTK作业范围严重制约的电台,拓展常规RTK的作业范围(受差分原理的限制,RTK的测量范围在40KM以内)。对于长期在固定区域内施工的测量队来说,整个区域的坐标变换参数是可以固定的,此方案就是在RTK原理限制的40km固定作业范围内,最大程度的简化RTK测量的过程,并提高作业效率。
那么,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在测区中央建立固定基准站观测墩
2、在整个测区内布网,与基准站观测墩联测进行覆盖全测区的静态控制网观测,获取高精度的坐标转换模型
3、架设固定基准站观测墩,用GPRS/CDMA通讯方式播发差分数据
4、将测区内的坐标转换模型输入到流动站手薄中,并使用GPRS/CDMA设备接收基准站差分数据方案完成后,每次测量只需要基准站开机观测,流动站即可直接测量获取定位结果,且结果为进行了高精度坐标变换的格网坐标,即用户最终需要的坐标。
所需设备:1+1RTK设备(含网络通讯模块)+3台静态机。
带网络通讯模块的RTK设备为RTK测量所需基本设备,3台静态机为第二步的全测区控制网观测所需设备,静态机也可为超过RTK作业区域的数据采集提供快速静态的观测。
RTK实施方案详解:
1、在测区中央建立固定基准站观测墩:建立观测墩为最实用最简单的办法,也可不建,但是以后测量的时候就需要用三脚架架设基准站、量天线高等操作,相对复杂。观测墩建好后其坐标唯一(用三脚架架设的时候高程会发生变化),简化后续的RTK测量操作。基准站观测墩建在测区中央可保证整个测区的均匀覆盖。
2、全测区静态布网:此步骤是为了获取整个测区的高精度坐标转换参数。联测基准站可以精确测量基准站坐标,为RTK提供最准确的差分基准数据。布网完成后保留整个测区各控制点的WGS84坐标和格网坐标,在手薄中进行组合,获取高精度坐标转换参数。
3、架设基准站,通过GPRS/CDMA网络播发差分数据:采用可移动单基站方案,通过GPRS/CDMA模块播发差分数据。
4、流动站测量:将坐标转换参数输入到手薄中,定义好坐标系统,流动站亦采用可移动单基站方案,通过GPRS/CDMA模块接收差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