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基于光电法的淤泥密度探测仪的设计

   日期:2011-06-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杨 闽 潘 炜 安徽农业大学    
核心提示:摘要:本探测仪的原理是介质中的光吸收量和它的密度成比例。光源发出的光在介质中传播后被光电传感器接收,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成
摘要:本探测仪的原理是介质中的光吸收量和它的密度成比例。光源发出的光在介质中传播后被光电传感器接收,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信号放大后输出,单片机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经RS485接口传送至计算机,计算机处理后显示出水下淤泥密度的分布情况,起到指导清淤人员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探测仪;淤泥密度;光电传感器

0 引言
随着河道清淤准确度的提高,在清淤工作中要求检测水下淤泥的密度,本设计采用光电传感器检测水下淤泥密度并将结果显示在计算机上,可以指导清淤人员准确高效地清理河道,目前国内外传统的测量淤泥方法有以下几种:钻孔取样法,使用钻机单点采集柱状淤泥样本,但钻孔取样对淤泥的扰动不能避免,浮泥和流泥样本无法采集,无法测量其密度,且其工作量大,价格昂贵,效率低;静力触探法,用专用测杆进行,通过单点测定淤泥层对测杆的比贯入阻力来计算淤泥的承载力,从而确定淤泥厚度,但无法测定淤泥的密度,也无法查明浮泥和流泥的分布;放射线探测法,是根据放射线的放射衰减比率来测定淤泥的密度,测定精度较高,但工作效率低,对人员和被测区域环境有潜在的放射性危害,不适合在工程测量中使用;多普勒双频超声波测量法,原理是以高频测量泥水界面,再通过低频测量淤泥底层距水面距离,从而得到淤泥厚度;这种方法较之其他方法高效快速,但淤泥的密度无法测定。
本探测仪采用光电法检测水下淤泥分布及密度情况,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安全性强、准确度较高等特点。能够分辨出不同密度的淤泥,对淤泥的扰动也小。

1 淤泥密度探测仪基本原理及构成
淤泥密度探测仪采用光电法探测淤泥密度,原理是当光路长度一定,介质对光的吸收量和它的密度成比例。据此,由光源发送一束光,经不同密度的淤泥吸收后,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强度不一样,产生的电信号大小也就不一样,这样能够将淤泥密度转变成电信号。根据实验得到淤泥密度与电信号的关系,可以测量淤泥密度从而区分不同泥层。
淤泥密度探测仪主要由光电传感器和数据转换与传输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光电传感器探测淤泥的密度,数据转换与传输系统将光电传感器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转换,然后,通过RS485总线串行传输至计算机。 h.jpg
1.1 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主要由光源和硅光电池构成。硅光电池是一种能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对有效入射光的吸收率达到90%以上。光电池的光谱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它的光谱响应范围为400~1100mm。 a.JPG
由图2可知,硅光电池对波长为850nm左右的光最为敏感,因此选择波长为850nm的红外LED作为光源。光电传感器如图3所示: b.JPG
红外LED发射出红外光,经不同密度的淤泥吸收后,硅光电池接收到的光强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大小的电信号,经三极管放大后传输至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

2 光电传感器的标定
2.1 淤泥分层
由淤泥分层理论可知,不同淤泥层面的划分标准因不同地区泥质而异,按照一般的情况,可以大致按密度变化范围划分出4个层面,如表1所示。 c.JPG
2.2 标定
在实验室中配置出表1中四个密度范围的淤泥样本,将光电传感器放入事先配置好的泥样中,让泥样均匀分布在红外LED和硅光电池中间,测量不同密度泥样下产生的电信号大小,进行三次试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d.JPG
由表1、表2可以得出光电传感器产生电信号与所在泥层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e.JPG
根据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电信号大小,可以得出光电传感器所在泥层的密度从而分层。

3 数据转换与传输
数据转换与传输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 f.JPG
3.1 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核心器件是stc12c5410ad型单片机,程序通过在线可编程系统直接烧写到单片机,无需专用编程器,方便对程序的修改。光电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经放大后送给单片机上,经AD转换后以数字量输出。信号采集与转换程序如下:
g.JPG
3.2 数据传输
水下测量深度按10m考虑,而RS485电平抗干扰性好,有效传输距离长,故选择将数字信号经RS485总线串行传输至计算机,经计算机进一步处理后显示泥层以及该泥层的密度,从而起到指导工作人员清淤的作用。

4 结束语
采用淤泥密度探测仪探测水下淤泥分布情况,指导清淤人员工作。这种方法与其他淤泥探测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费用省,对水下淤泥扰动小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将测量的数据保存起来,便于以后分析。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