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目前国内的“电子警察”应用存在的问题

   日期:2008-11-11     来源:中国测控网     作者:管理员    

我国推广应用“电子警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普及面广、使用量大,发展趋势看好。然而存在的问题却也相当多,必须引起各方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

1、“电子警察”产品硬件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国生产、经销“电子警察”的公司、厂家很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良莠不齐,较多的产品并未通过有关检测,尤其在使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完整的车辆及车牌抓拍率不高、车牌识别率不高;夜间车辆抓拍与识别率较差;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完善;系统的稳定性不高;全天候工作能力有限;运行维护水平不高等。“电子警察”设备应有3个基本要求:一是违章图片或图像的清晰度。违章图片或图像是执法的惟一证据,只有清晰可辩的图片或图像才能成为证据。要求该设备能够自动适应全天候环境工作,在各种光照条件下获得满意的画面。另外,要求抓拍画面上信息量和视角要足够大,并应权衡像素和文件传输的矛盾。二是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由于“电子警察”设备安装在室外,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不间断运行,这就要求组成设备的部件符合全天候工作要求,设备能够在较宽温度范围和较宽的湿度范围工作,且不需维护或只需少量维护。三是适宜的价格。适宜的价格可以扩大设备的使用量,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但目前电子抓拍系统造价较高,抓拍系统整体价格难以有效控制。

2、绝大多数系统是孤立的,不仅未对交通违章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同其他的系统,如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流量数据采集系统等也未能有效地整合,造成了许多软硬件资源的浪费。尽管“电子警察”法力无边,可它对外地号牌的车辆违章却无能为力,即使是率先安装“电子警察”设备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仅仅是实现省、市内联动,至于省市外,还没有实现联动。

3、系统虽然能够实时检测违章现象,但对事件的处理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节奏和要求。违章管理不能只是亡羊补牢,应从幕后走到前台,尤其是现场违章控制,需要及时发现、实时制止、防止事态恶化。传统意义上的“电子警察”仅仅是其中的两个环节:现场抓获,事后处罚,且没有与其他ITS应用系统有机地整合,不能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即使是事后处罚,也存在着无法全面落实的隐患。

4、规范标准不统一。至今国内尚没有出台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电子警察”系统设计没有规范,标准各异,功能不同,彼此之间不能相互兼容或互联互通,各自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影响了系统整体效益的全面发挥,极大地妨碍了系统规范、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与提高。

5、目前,在一些设置了“电子警察”的交通干道,驾驶员行车规规矩矩。但在一些偏远路段,仍有相当一部分路口未设置“电子警察”,驾驶员超速、违章变道、乱停车等现象司空见惯,成为事故高发路段。

6、个别驾驶员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付“电子警察”。如最近在上海、深圳等地,一种据称可以逃避电子警察监督的报警器——“电子狗”在一些汽配店热销起来。据说能帮助驾驶员逃避“电子警察”的跟踪和监视,掩护闯红灯、超速、变道等违章行为。“电子狗”在“前方有固定照相监测、流动照相路段、警车巡逻路段”等情况下均可出现语音提示,实现“反侦察”功能。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