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数字印刷概述(1)

   日期:2007-11-13     来源:中国测控网     作者:管理员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印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当前,信息化与印刷业融合的产物,是数字印刷(也称数码印刷)技术的研发及在印刷业中的运用。数字印刷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印刷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为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找到了又一坚实的支撑点。

  数字印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数字印刷是将文件由计算机发送给数字印刷设备直接进行输出的一种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海德堡在1991年Print’91上展出的GTO-DI数字式印刷机,掀开了数字印刷的序幕。1993年,在IPEX’93上以色列的Indigo推出E-Print1000数字印刷机、比利时的Xeikon推出DCP-1数字印刷机。由于数字印刷相对于传统胶印技术具有印量灵活、印刷内容可变、印刷周期短、印品多样且具个性化等特点,10多年来,取得快速发展,市场占有额由1995年的1%发展到2005年的13%。据英国Pira国际公司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数字印刷的市场占有额将占全球印刷业的30%,总产值将达到1248亿欧元。

  数字印刷在我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和初步发展阶段。一些新兴企业在Drupa’95后,瞄准这一新技术,纷纷引进数字印刷系统,数字印刷业务从此展开。首先在建筑图文输出方面得以应用,标书、建筑效果图等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变得精美和高品质,数字打样的应用因CTP技术在印前的广泛应用而快速普及。二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发展阶段。以建筑图文为主的数字快印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京、沪等地出现了“快印一条街”,行业竞争态势初步显现,企业间效益差别逐渐拉大。三是2004年以来的整合阶段。各种类型、品牌和型号的数字印刷设备推陈出新,企业选择范围更为广阔,市场“分割”层次逐渐明显,企业发展拉开档次,连锁经营成为首选,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传统印刷企业不失时机引进数字印刷设备,作为补充拓展新业务。据《数码印刷》(2005年9月)的调查,我国数字印刷装机量成倍增长,达到765台(不含富士施乐),数字印刷的收入约占中国印刷业份额的1%~2%。

  数字印刷在我国虽处于发展初期,但特色明显,蕴孕着勃勃生机。

  1. 呈跨越式增长态势。

  首先,喷墨型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增长较快。以爱普生和惠普为首的大幅面喷墨打印机,以柯达万印为首的喷墨印刷系统,以HP赛天使为首的宽幅喷墨印刷机,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次,激光型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平稳增长。以富士施乐、佳能、柯尼卡美能达、OKI、HP Indigo、柯达、奥西为首的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放力度,其装机量平稳增长。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增长势头强劲,新投资者不断加入,原有用户产生新的需求。数字印刷设备在业务拓宽、品牌提高上的可利用空间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中国数字印刷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经起步,就大量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和经营模式,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与传统印刷相比,在短版印刷、个性印刷以及可变数据印刷方面,数字印刷独具优势。上世纪90年代,数字印刷被较多地运用于短版印刷,由于技术拓展程度低,一度陷入与小胶印争夺市场的恶性竞争中。随着技术优势的不断发掘,其在广告宣传、建筑图文、机关文印、数字影像、商业快印、票据证卡、防伪产品、个人按需消费品印刷等方面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在金融、出版、文教、电信、公共事务服务等行业以及广告和影像等领域,数字印刷应用取得重大突破。网络的产物——“博客”、“印客”,开始与数字印刷结合,市场营销网络平台逐渐搭建。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