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工程中,GPS目前主要用于建立各种道路工程控制网及测定航测外控点等。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勘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线路长、已知点少,因此,用常规测量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线路首级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大大提前了工期。浙江省测绘局利用Wild200GPS接收机的快速静态定位功能,实测了线路的全部初测导线,快速、高精度地建立了数百公里的高速公路控制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GPS技术同样应用于特大桥梁的控制测量中。由于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网形,提高点位精度,同时对检测常规测量的支点也非常有效。如在江阴长江大桥的建设中,首先用常规方法建立了高精度边角网,然后利用GPS对该网进行了检测,GPS检测网达到了毫米级精度,与常规精度网的比较符合较好。GPS技术还在隧道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测量无需通视,减少了常规方法的中间环节,因此,速度快、精度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差分动态GPS在道路勘测方面主要应用于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采集、控制点的加密、中线放样、纵断面测量以及无需外控点的机载GPS航测等方面。1994年6月,在同济大学试验了KART实时相位差分卫星定位系统,在1km范围内达到了优于2cm的精度,因此,能够用于线路控制网的加密。GPS测量包含有三维信息,可用于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采集、中线放样以及纵断面测量。在中线平面位置放样的同时,可获得纵断面,在中线放样中需实时把基准站的数据由数据链传到移动站,从而提供移动站的实时位置。由于GPS仪器不像经纬仪那样可以指示方向,因此,需与CAD系统相结合,从而可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目前位置与设计坐标之间的差异。
机载动态差分GPS应用于航测,在德国和加拿大已取得了成功,用载波相位差分测出每个摄影中心的三维坐标,而不再需要外控点测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