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军用信息融合技术发展与应用

   日期:2007-06-13     来源:中国测控网    作者:管理员    

    信息融合或数据融合是指为完成决策和估计任务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传感器的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的信息处理过程。近十几年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对多源战场感知信息进行目标检测、关联/相关、组合,以获得精确的目标状态和完整的目标属性/身份估计,以及高层次的战场态势估计与威胁估计,从而实现未来战争中陆、海、空、天、电磁频谱全维战场感知。

    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可以扩展战场感知的时间和空间的覆盖范围,变单源探测为网络探测;能改进对战场目标的探测能力,提高目标的发现概率和识别水平;能提高合成信息的精度和可信度,支持对重要战场目标的联合火力打击;能产生和维持一致的联合战场态势,支持联合作战决策和方案制定;能提高威胁判定的实时性和准确度,支持战场预警;能进行战场感知信息共享,提高战场信息使用效率;能科学配置和控制探测/侦察平台和传感器,充分利用战场空间感知资源。

1国外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

美国国防部三军实验室理事联席会(JDL)的对信息融合技术的定义为:信息融合是一个对从单个和多个信息源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关联、相关和综合,以获得精确的位置和身份估计,以及对态势和威胁及其重要程度进行全面及时评估的信息处理过程;该过程是对其估计、评估和额外信息源需求评价的一个持续精练(refinement)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处理过程不断自我修正的一个过程,以获得结果的改善。后来,JDL将该定义修正为:信息融合是指对单个和多个传感器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处理,包括:自动检测、关联、相关、估计和组合。


信息融合技术自1973年初次提出以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三次研究热潮。各个领域的研究者们都对信息融合技术在所研究领域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工程实现方法。美国在该项技术的研究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73年,在美国国防部资助开发的声纳信号理解系统中首次提出了数据融合技术,1988年,美国国防部把数据融合技术列为90年代重点研究开发的20项关键技术之一。据统计,1991年美国已有54个数据融合系统引入到军用电子系统中去,其中87%已有试验样机、试验床或已被应用。目前已进入实用阶段。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解决目标识别、战场态势关联与估计处于应用试验阶段;信息融合仿真试验、测试与评估技术目前正在向适应联合作战需求的方向发展,效能评估处于建模阶段。上述技术所形成的信息融合产品已装备在某些战术、战略系统中。如‘全球网络中心监视与瞄准‘(GNCST)系统是美国空军的新型情报信息融合处理系统,该系统对信息源几乎没有限制,可接收无人机(UAV)、E-8C、RC-135等平台上光电、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情报侦察装置等各种传感器的近实时信息,将它们消化处理成对作战官兵有用的信息,并以很快的速度和很高的精度发送给用户。


英国BAE系统公司还开发一种被称作‘分布式数据融合‘(DecentralizedDataFusion,DDF)的信息融合新技术。这项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的是分布式数据融合技术,而传统的数据融合都是集中式的,即所有的信息在一个中心节点完成综合和融合。这样,一旦中心节点遭到攻击,就会破坏整个系统。但采用DDF技术的系统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综合和融合是在网络中的任何节点上进行的。若一个节点脱离网络,其他部分仍会继续工作并共享、综合和融合信息。


BAE系统公司已成功验证了将地面和空中的分散的传感器组网互联并融合其信息的技术。使传感器网络中的全部数据都被实时地综合和融合到了一幅单一的作战空间态势图中。该公司在试验中成功在8个节点之间进行了组网互联,这8个节点包括2架自主式UAV、1台战场监视雷达、1台武器定位雷达、2名带有电子式双眼望远镜及掌上电脑的士兵和2名乘坐吉普车在试验场上机动的士兵。整个网络可以动态地进行重新布局。一旦武器定位雷达检测到‘敌‘火炮开火,自主式UAV可立刻得到相关信息,并迅速飞往有关区域进行调查;战场侦察雷达可跟踪地面机动目标,即使该目标离开了视线,该雷达仍可对目标保持‘虚拟跟踪‘或‘虚拟警戒‘;一旦某架UAV飞越了一个不同的传感器,它将把该传感器引入这个网络,从而使单一态势图中的信息更为完备和准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国外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


信息融合技术在航空武器装备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作战飞机的传感器越来越多,雷达、光电、电子战以及导航系统等传感器都单独显示信息,驾驶员对这些传感器同时进行管理会产生很大的工作负荷,也使飞行中决策更加困难。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传感器的优点,抑制其不利的一面,从而得到即时的有关战斗场面或总体的战场情况的一幅实时的战术或作战级的图像,以增强作战飞机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目前,数据融合技术已国外军事装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俄罗斯和美国军方都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信息处理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已用于多种型号的军用飞机。通过将各个传感器提供的数据数字化并进行处理,新一代作战飞机已能够进行传感器数据融合,这就为飞行员提供了一个空战景像的即时图像。通过传感器融合可以为驾驶员提供一个唯一的跟踪和识别目标,避免了重复跟踪。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不仅可以减少驾驶员工作负荷,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视野更宽、更精确的战术图像,而且还能减少数据总线的数量,减少计算负载,并且起到了传感器余度效果。传感器数据融合还确保了一个武器平台即使在基于雷达的武器火控系统被完全干扰的这样最恶劣的电子环境中也能保持一定程度的作战能力。各个传感器的互补特性确保了融合后的数据更精确,这些数据通过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可以发送到其它的武器平台,以便选定目标的优先级。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提高武器作战效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1)战斗机上应用


现代军用飞机通常采用多种机载探测系统,而作作为整个全域信息网中一个节点,飞机还将接收预警机、无人机、机群中其它飞机的探测信息。为降低驾驶员负荷并提高态势感知能力,新一代战斗机都采用了信息融合技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法国的‘阵风‘战斗机装有RBE2双轴、多功能电子扫描火控雷达、‘前扇区光学系统‘(OSF)以及‘防御辅助子系统‘(DASS)。OSF能与RBE2雷达、DASS系统交联工作,以在保持其‘低可探测性‘的条件下,发挥各自的最大效能。上述三个系统数据的‘融合‘是‘阵风‘飞机的一个变革性的性能特点。


F-22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具有综合传感器融合能力,包含电子战和雷达以及通信、导航和识别能力。F/A-22通用集成处理器(CIP),主要是处理整个飞机的电子信号,CIP作为F/A-22的大脑,使用光纤和高速集成电路技术将数据融合并转换为清晰且简明的战场情况图象,极大减少飞行的工作载荷,使飞行员全力集中执行指定任务并保证他们能从战场安全返回。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也采用了数据融合技术,目前已成功进行了数据融合试验,该试验被称为‘F-35数据融合降低风险飞行试验‘,其目的是降低F-35数据融合功能开发时的风险。F-35的数据融合功能是把机载和机外的各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加以综合并确定优先顺序。


俄罗斯的第三代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配备了先进的‘氦‘Ts-101系列计算机。就计算机性能而言,苏-27和米格-29水平相当,但苏-27的TsVM-80的火控计算机能将红外瞄准、激光、光学和多模式雷达输入综合起来向平显提供信号,具有一定程度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能力。


(2)直升机上应用


为提高直升机在正常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态势感知能力,英国国防部耗资1400万英镑进行了隐蔽直升机夜间和白天飞行(CONDOR)II技术验证演示项目,该项目已进行了3年多,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用护目镜真实世界投影图像作辅助的直升机飞行演示,投影图像由多谱传感器和激光障碍物传感器生成。系统将多个设备的信息显示在最新一代的LCD头盔显示器上。数据库和激光障碍物传感器的信息同非冷却红外和微光传感器融合的图像结合,并投影在头盔护目镜上,为飞行员提供地形威胁(如塔状物和头顶电缆之类)警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些现役或即将投入使用的武装直升机也采用了传感器融合技术。波音公司的CV-22Osprey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H-1Z攻击直升机都采用了ITT航空电子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