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挤是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但647平方公里国土上穿梭着70多万辆机动车的新加坡却鲜见堵车长龙,其奥妙之一是运用科技管理交通,保证交通顺畅。 新加坡建有比较充分而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道路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2%,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大街小巷交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拥有由汽车、地铁和轻轨列车等交通工具构成的发达公共交通,实行严格的拥车制度和严厉的交通执法,这些交通硬件和软件共同支撑着城市交通的重负。然而,新加坡交通建设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它运用资讯科技管理交通,使车辆行人循规蹈矩,使道路潜能得到比较充分地发挥,在道路扩展严重受幅员面积狭小制肘的条件下保证了每日700多万人次居民和游客的方便出行。 新加坡正在效法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备的智能交通系统。新加坡陆路交通局1997年开始研究和开发“智力交通”伞型体系。这是一个将道路、公共交通和陆上运输体系密切、持久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长期规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已建立起高速公路监视与顾问系统、交通扫瞄系统和道路自动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监视系统沿着高速公路设置阵列摄像机,控制中心通过这些摄像机传来的信号在自己的屏幕上监视高速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和车辆拥堵等情况,及时指示交通应急分队前往清除故障和疏导交通,同时把这些信息显示在高速公路上的显示设备上,向驾驶人员提供实时告警,帮助驾车人士选定顺畅的行车路径。 交通扫瞄系统利用装置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租车监测全国各处道路上的交通状况,出租车上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的行车速度等信息通过因特网告知道路使用者,帮助他们计划自己的行车路线。这些高技术获取的信息使任何一处汽车事故或抛锚及拥堵等现象一般能在十几分中内得到处理,恢复交通顺畅。 新加坡还根据道路也是商品的理念对进入中央商业区等繁华地区和在交通繁忙时段进城的车辆实行收费制度,控制这些地区的交通流量。道路自动收费系统取代了过去通常在每个进出路口设站人工收费的做法,汽车排队购票入城的做法不复存在。道路自动收费系统是架设在中央商业大街等大交通量地区道路出入口的高架闸门,闸门上的摄像机和识别装置自动识别在闸门下过往的车辆的牌号,并自动从车上装置的付款设备现金卡上扣除道路收费,收费标准还可根据道路拥挤状况和时段进行调整,这一系统使道路收费更加灵活、高效和平等。 今后10年,新加坡预计每日驾车和乘车出行的人次将增加到1000万,单靠扩展道路显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政府提出了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和继续依靠科技挖掘道路潜力的基本对策,交通部门正在进行“智力交通”系统的第二期研究开发。“智力交通”系统的第二期工程是涵盖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公共汽车行人信息系统通过车辆装置的全球定位系统跟踪公共汽车,通过设在每个候车亭和转乘站的屏幕向行人显示公共汽车抵离时刻和票价等实时信息,告诉行人到达目的地的最便捷的车次、路线和换乘站。轨道交通信息系统通过向乘客显示实时的列车到达时刻、中断和延误通告以及天气和其他公共服务信息。一种汽车、地铁和轻轨通用的无接触乘车卡也正在研究开发之中。 第三期研究开发将把一、二期的成果综合成为能实时提供最佳交通工具、出行和行车路径、换乘车站以及票价等信息并自动收费和找钱的多式样智能系统,极大地方便人们乘坐公共交通或驾车出行。 新加坡交通部门认为,良好的交通体系本身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交通的发展旨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他们也认为,智能交通系统也不是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的终极办法和唯一途径,但它有助于分配道路空间、选择出行模式和及时稀释人流,对于有效管理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改进公共交通系统具有巨大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