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南宁市快速环道智能交通系统

   日期:2007-03-06     来源:中国测控网     作者:管理员    

南宁市快速环道分东南西北环,全长40.15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南宁市快速环道的建成通车大大缓解了南宁市的交通压力,优化了全市公路运输网络,提高了城市道路功能,对带动环道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南宁市的经济发展,完善南宁市作为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圳键桥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在投标中脱颖而出,承担此环路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及建设。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及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完善交通管理。
南宁快速环道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电视监控子系统、违章监测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子系统、GPS定位子系统。
交通管理指挥中心是整个快速环道智能交通系统的中枢,整个系统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该系统以可视化电子地图方式集成南宁市路网信息、重点路口及路段的交通设施信息、标志及标线等静态交通信息成静态的道路网,利用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和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视频系统、数据应用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的结合,来综合反映市内路面的交通流量信息、图像信息、事故灾害信息、气象信息等动态交通信息。
信息传输子系统是整个南宁快速环道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传输平台,同时也构建成南宁市交通管理信息网,该系统采用先进的RPR技术,为南宁市交通管理、道路电视监控监控、调度指挥、事故处理、车流量检测、违章监测、交通诱导等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
信号控制子系统控制智能化路口信号灯、行人过街信号灯、环路进出口信号灯实行中央集中控制,分级管理、协调联动,建立起对点、线、面相结合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降低车辆行驶延误,减少红灯停车次数,缩短车辆在路网内的行驶时间,从而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
电视监控子系统采用先进全数字电视监控技术,在南宁快速环道上布设32个监控点,配合南宁市原有的监控点实现对快速环道的全程监控。系统将道路上采集到的图像数字化利用信息传输系统传送到指挥中心,在中心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图像的切换和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和领导决策者通过该系统可实时观察了解快速环道的发生的各种情况,并相应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违章监测子系统包括闯红灯监测系统和超速监测系统,闯红灯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检测技术实现对闯红灯违章行为进行监测,并进行取证,从而为依法处罚违章车辆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超速监测系统利用微波检测技术和视频扑捉技术实现对超速行驶违章行为进行监测,并进行取证,从而为依法处罚违章车辆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违章监测系统还具有先进的车牌识别功能,可自动识别违章车辆的车牌信息;同时结合中心的违法处理系统可实现对逃费车辆的不停车检查,并可根据上传的图像发现无牌车等信息。
交通诱导子系统通过在南宁快速环道布设8个诱导屏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发布,以便优化行车路线,避让阻塞冲突。其中2个多媒体情报板还可以为交通管理措施、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提供方便。同时在指挥中心搭设了交通诱导平台,可采用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多种手段,远程、异地扩散实时性的交通信息和服务,如发布住宿、停车地点路线、容量和计费情况等,使驾驶员有了更多自主选择。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包括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和事故现场快速处理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利用在快速环道布设的监控点,实现交通事故自动跟踪技术,只要有事故,指挥中心的声光提示会自动跳到主屏并自动把事件前两分钟图像录下。并可通过信息传输系统发布到相应的管辖大队;事故现场快速处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将事故发生现场的情况绘制在便携电脑中,既可提高事故现场的处理速度,又可将信息存档便于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南宁市交通事故发生、发展的态势,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还可以将事故发生的频率、次数直观地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从而容易找到事故发生的黑点,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如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对不合理的道路进行改造等),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GPS子系统通过在南宁交警的车辆上安装GPS终端,结合指挥中心的GIS系统可实现对南宁交警警力分布的的实时监控,并可在电子地图上跟踪多个车队的运行状况,在即将开幕的东盟博览会以及以后的各类大型活动,可以保障对多个车队的调动指挥。
这一重大项目从建设伊始就专门成立了南宁快环项目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续的支持也非常到位,使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实施。各子系统从2004年10月起就逐步投入使用,经过一年的完善和调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交通安全保卫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西区以及南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受广西区科技厅委托,由南宁市科技局主持,对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和深圳键桥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南宁市快速环道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进行鉴定会上,专家们听取了项目的执行报告、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科技查新报告、测试报告及用户使用意见,察看了系统演示,审查了所提交的鉴定资料,并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组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对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 系统情况
1. 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交通信号控制、图像监控、交通流量及违法自动检测、交通诱导、信息传输、供电防雷、指挥中心集成等7个子系统和光缆工程、208个功能模块。硬件设备包括信号控制设备6台(套)、图像监控设备64台(套)、交通流量及违法自动监测设备30台(套)、交通诱导设备9台(套)等共计200多台(套)。具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可视化的监视、控制、指挥调度、管理的功能。
2. 系统充分考虑并实现了与原有交警支队图像监控系统的有效衔接和平滑过渡,有效保护了原有系统的投资,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 系统采用的RPR网络技术、交通事件自动监测技术等在国内智能交通技术领域中居领先水平,大范围多图像的网络数字化图像监控系统是成功的,系统能自动识别闯红灯、超速等违法车辆,进行车牌号码自动识别,对交通流量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可变情报板(VMS)发布多种交通诱导信息等,功能较完善,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4. 系统的工程施工符合工程施工规范要求、质量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
二、 该项目具有以下特色
1. 采用RPR网络技术,搭建了集带宽数据、语音、图像等业务于一体的多业务接入传输平台;
2. 采用交通事件自动监测技术;
3. 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集成到指挥中心集成平台上,实现对快速环道的各种交通流的实时控制;
4. 采用数字视频监控技术。
三、 系统几个增加的内容,符合招投标文件和实际的需求,特别是GPS系统,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交通安全保卫工作中发挥了作用,系统运行稳定,实用性强,为交通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