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作为纸箱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地面临着产品规格多、批量小、交货期短、质量要求更严格、原材料价格浮动等多方面的市场压力,那个令许多老牌纸箱企业怀念的"机器一开钱就来"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纸箱行业现在是薄利行业门面对着市场挑战,除了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外,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向管理要效益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进电脑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化管理作为实现上述目的重要手段,已经在部分上规模的大型纸箱企业及少量中小企业得到应用或开始实施。
然而由于国内纸箱企业信息化尚在起步阶段,企业在认识上尚存许多误区,加上目前行业内软件市场比较混乱,导致一些企业在软件系统引进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大多数准备实施电脑化管理的企业犹豫不决。到底纸箱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软件厂商,做好哪些工作,才能使软件树立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带来实惠?笔者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得到帮助,结合自己企业实际,找到答案。
纸箱企业管理软件引进要点
抓住瓶颈、明确要求
企业在考虑引入电脑管理系统时,必须要清楚知道要解决的问题,而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找出目前的管理瓶颈入手,来逐步明确现在是想提高机器效率,还是减少原材料损耗、想降低库存,还是想减少运输成本,还是多个问题都急需处理,又或只是简单的杜绝开单错误。瓶颈找到了,需求明确了,在软件选型时就应首先关注自己的问题能否在软件实施方案中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前提下,再综合考虑其他功能模块的作用与关联,以及投资作出取舍。不但做到了自己心中有数,也使得软件公司更好的了解企业的业务需要,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配套服务比软件功能更重要
由于管理软件与企业流程紧密相关,各项软件的功能如何在不同的企业,不同业务流程下良好运作直接取决于软件的配套服务工作。目前行业内软件厂商虽然不像财务或进销存软件那样众多,但已显混乱。个别软件厂商利用用户不清楚1万元人民币与100万元人民币的软件之间有什么区别,不清楚除了软件安装、实施外,还必须有什么相关服务,在报价中存在恶性竞争,有意压低价格、把水搅浑。所以,在选择软件厂商时应当首先确定该公司是否立足于纸箱行业,软件是否自主开发、拥有版权,是否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否给予企业根据自身人员技术水平选择服务等级及费用的权利。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基本把握该软件厂商的服务水平,判断其是否具有熟悉本行业,是否具有进行深层二次开发的能力,以及价格的透明度。
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业务骨干工程
在许多软件实施的文章里,都强调软件的实施是一把手工程,其实不尽然。从战略上考虑,在有一定规模企业,系统的引进与的实施将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岗位调整等诸多方面, 阻力肯定存在,这就需要一把手参与,平息部门争论,达成全面计划,但在具体业务的层面,一线业务骨干更加了解实际操作,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在基础员工中具有代表性,又很强的说服力。让他们接受软件并参与全过程的实施对系统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解决了他们对系统的怀疑和抵触,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业务工作中反复应用,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向软件厂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同时也可以消除本部门的阻力。对于软件公司而言,相比无效的单纯的对系统的抱怨和否定,他们更愿意解决具体的问题、采纳合理的建议以完善自身的系统。
不求一步到位,必须总体规划
一个稍具规模的纸箱企业,其软件实施的涉及必然是多方面的,而软件厂商提供的系统功能也是覆盖纸箱企业各主要环节的综合系统。
如果你的企业基础管理较好、各部门工作协调、信息传递控制严格,员工整体接受能力较好,实现信息化管理整体规划、整体实施有毋庸置疑的优势。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初期投资风险,希望先建立某一段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或实施系统的部分功能,这时需要注意一定要遵循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将你的想法完整的告诉软件厂商,以便他们在详细了解你的需求后合理规划软件边界并预留接口。
其一,保证软件合理切入目前企业的管理流程;其二,避免今后功能增加是因边界不清或接口不全而增加投入。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系统操作规程
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决定企业各项业务流程是否顺畅,各项指令是否被准确执行,有没有完善的监控和堵漏措施。管理软件顺利实施,成功上线后,能否真正被依靠发挥作用,依赖于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如果不夯实我们企业基础管理,建立严格的软件操作规程,输入系统的数据可靠性就没有保证,势必造成"垃圾进、垃圾出"的现象,本来建立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由于数据的不可信任必然名存实亡,倒退到以前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