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制造业信息化呈现新趋势

   日期:2006-06-30     作者:管理员    

  作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十一五”时期国家的战略举措之一,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包括制造企业和其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在内,对如何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却没有清晰的思?和统一的认识。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往往容易把制造业信息化局限于生产信息化或者制造企业内部信息化,而没有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外部信息化在制造企业发展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专家指出,制造业信息化包括六大环节,外部信息网络化整合能力日益成为制造企业重塑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制高点,制造业信息化能力正在不断外化,迫切需要得到社会信息网络和应用服务部门的有力支撑。六大环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创新的过程。专家认为,从整个制造业信息化过程来看,它包括装备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内部管理信息化、外部管理信息化六大环节。推进制造

业信息化,就是在这六个环节的信息化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在我国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效益好的信息化制造企业,提高我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为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基础。

    设计数字化指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它是制造业最早应用信息技术的领域。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企业开始广泛应用的CAD/CAM工具就是一种典型的设计数字化技术。PDM(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及DFx(如DFM、DFA等)技术是并行工程思想在产品设计阶段的具体体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仿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而深刻,虚拟样机技术也开始在一些先进制造企业中得到应用。

    制造装备数字化实现了加工和装配的自动化与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

    生产过程数字化是指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应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比如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也可以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产品配方、生产调度等,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

    产品数字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制造产品,例如数字传感器、单片机、微处理器、PLC、NC、数字通信接口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程度。
??内部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各部门、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比如办公、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专家指出,在制造业信息化中,以上五个环节都发生在制造企业内部,属于制造企业内部信息化范畴。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总体上还处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生产、辅助管理的内部信息化阶段,即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然而,要完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新型工业化道?的历史使命,仅靠制造业内部环节的信息化是不够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企业不仅追求企业内部资源的信息化集成,更追求通过信息网络最快捷最有效地利用产业资源和社会资源。这就使制造业信息化的第六个环节,即制造业外部管理信息化,包括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企业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以及基于网络的异地协同设计与制造、全球化采购及网络化销售服务等在内,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热点。
 
  制造业外部信息化重要性凸显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制造业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应用兴起,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日益从内部信息化诸环节向外部管理信息化转移,与产业链、与消费者、与社会信息联系日益紧密,对信息网络和应用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从全球来看,世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走过了一条“由内向外”的道?。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从功能自动化(CAD、CAM、CAPP、MRP)起步,经历了信息系统集成(如CAD/CAPP/CAM、CAD/MRPⅡ、CAPP/MRPⅡ、CIMS),生产过程优化(如CE、BPR)等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制造活动成为可能,国际制造业出现了五大变局(参见本期5~8版中缝)。以虚拟制造、总装制造、转移制造、全球协作制造为标志,制造业信息化的重心开始向外部信息网络化全面转移。制造企业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基地。如波音747飞机的450






万个零部件,就来自近10个国家的1000多家大企业和15000多家小企业。由英国总装生产的汽车,其发电机来自瑞典,控制设备来自德国,底盘、弹簧来自美国,车身来自意大利。美国耐克公司自己只生产“耐克鞋”关键的气垫系统,其余全由外部加工制造商提供。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能力,耐克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上。在美国的硅谷地区,30%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是在日本与欧洲进行的,90%的组装工作是在第三世界进行的。而这些研发资源、制造资源的协作,高度依赖信息网络和新兴的信息应用服务。

  我国制造业主体企业在初步完成内部信息化后,由于产品设计、企业管理、企业协作等方面创新的需要,对外部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国家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心副总工程师柴跃廷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十五”期间已经呈现明显的由内而外的“外化”趋势,突出表现在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方面的信息

化受到企业的重视。调查表明,以下四股力量构成了制造企业外部信息化的服务主体:一是阿里巴巴、慧聪、中国化工网这样的专业化服务网站发展非常快;二是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由设计产品、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化;三是大型骨干企业信息化进程中IT服务公司也在社会化,比如一汽启明、宝钢的宝信,现在其服务对象不限于自己的母体企业,而是为特定行业服务的纯粹的第三方服务;四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主要电信运营商都纷纷提出向信息服务转型,为中小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向电子商务领域迈进。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不断优化、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产业化不断发展,“十一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外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外部信息化将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对制造业信息化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5月刚刚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专家指出,其中“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正是制造业外部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出现的另一重要发展趋势,就是产业电子商务(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和针对消费者个体的综合消费电子商务正在朝着专业化电子商务,也就是第三方交易与服务平台方向发展。基于第三方平台的电子商务服务业不仅为制造企业提供与交易有关的服务,如市场、销售、采购、信息增值服务等,还包括与业务有关的服务内容,如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供应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技能培训、旅游、保险、医疗等,以及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等技术服务。基于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服务、技术服务及在线支付、电子认证、现代物流、信用等服务业也逐步形成与发展,逐渐形成新型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将为信息通信业带来巨大的需求空间和发展机遇。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