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未来五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31%

   日期:2006-06-05     作者:管理员    

    据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其中位居首位的信息技术必须建立在传感器、通信、计算机等技术之上。传感器作为人类感观的延伸,是信息采集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在某些场合却也成为制约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瓶颈。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传感器、测试测量展览会上,传感器再次引起了所有与会者的关注。

    传感器是一个门类繁多的大家族,从原理上可以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三大门类,每一个门类中又有着很多小类,全世界现在大概有40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工作,研发、生产单位有5000余家,产品达20000多种。传感器是一个颇具潜力的行业。1998年,全球销量为325亿美元,预计2006年全球销量将增加到550亿美元,2010年将突破825亿美元。1995-200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年增长率为9%,未来5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10%。而迄今为止,我国传感器产品仅有10大类、42小类、6000多个品种,2005年我国传感器市场销量为235亿元,据CCID-MRD(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研究院微电子研究所)预测,2010年我国传感器市场销量将达到905亿元。未来五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31%。

    差距意味着存在发展空间。然而,面对如此具有诱惑力的市场,中国企业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虽然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涉足传感器制造业,“那时在上海、四川、重庆等地成立的一些企业现在仍然存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的范茂军所长对记者说。但是今天活跃在国际市场上的仍然是德国、日本、美国、俄国等老牌工业国家。在这些国家里,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许多厂家的生产都实现了规模化,有些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能达到几千万只甚至几亿只。相比之下,中国传感器的应用范围较窄,更多的仍然停留在航天航空以及工业测量与控制上。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最大的传感器公司的年产值也仅有55000只。而且,“高、精、尖传感器和新型传感器的市场,几乎全被国外品牌或合资企业垄断了。”欧姆龙自动化(中国)统辖集团华东市场开发支援统辖部的姜华君先生和湖南华星宇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周业华董事长会后都如是说。

    谈及国内传感器发展水平与国外相差甚远的原因,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彭瑜先生认为“主要是技术基础薄弱,研究水平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从事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研制生产的企业、单位有1688家,但研制、生产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较少,仅占总数的10%左右。我国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芯片加工,自主研发的产品少之甚少,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甚至许多企业仅停留在代理国外产品的水平上,发展空间捉襟见肘。国产传感器企业按照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惯性发展至今,在技术上形成了“外强中干”的局面,不仅失去了中高档产品市场,而且也直接导致自己能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同质化十分严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国产产品只能模仿别人的外形,即使这样,由于技术水平低,模仿产品的灵敏度、精度和可靠性也差强人意。
 
就我国电力行业来说,使用传感器的场合还是很多的。“在电厂、电站主要使用的是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在输变电领域主要使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范茂军所长说。它们大都属于技术水平不高但对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通用传感器,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光传感器现在在电力行业应用还较少。由于电厂、电站的传感器一般都是由机组设备厂商选择的,所以目前选用国内传感器的比较多。而在输变电领域,情况则不尽相同,“相对发电领域,由于传感器的一次性投入比较小,各个电网区域选择品牌时对价格不是很敏感,而且由于可以使用一些比较新的技术来提高输变电水平,所以国外品牌的传感器应用比较多。”范茂军所长向记者这样介绍电力行业的传感器应用情况。同时可以预见,随着电力行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将有更多的传感器应用于电力行业,其技术标准也将提高,因此拥有较多增长空间的电力行业会成为一方沃土,有待国内外传感器企业角逐。相对其他板块,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在电力板块上做得较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国产传感器必然会占据大块市场份额。事实上,由于具有品牌优势,西门子、ABB等厂家在为电厂自动化提供整套方案的时候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国外传感器厂商仍分得了中国电力行业传感器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几位与会者会后向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来争取市场和发展空间,其一要坚持

专业和研究方向,这样才能提高水平,才能拥有自己的技术;其二现在中国传感器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品牌,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才能得到广大客户的承认。

    除此以外,我国传感器行业分布上还不均衡,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传感器、测试测量展览会上,中国传感器协会副理事长谷荣祥提供了以下情况:国内传感器企业主要集中在陕西省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其他地区以及内陆地区相对较少。在这些企业中,95%以上均属小型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讲到,可能是因为“传感器制造早期的投入无需很多,所以有很多民营等小资本介入”。大量小企业的存在使得在低端传感器领域国产传感器的价格竞争进入了惨烈状态,而另一面却是在高、精、尖领域国产传感器生存惨淡。但是随着传感器向产业化更积极地迈进,包括通用传感器在内的传感器应用领域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和客户采购制度的完善,谷荣祥先生说“未来国内传感器厂商的数量会先增后减”,从而使中国传感器产业走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在第

十届中国国际传感器、测试测量展览会上,我们也看到了国内传感器企业发展可喜的一面。沈阳传感器中心和青鸟元芯在压力芯片制造中取得了突破,我国很多国家级的航天、电子研究所的芯片制造技术相互组合,如果再有市场因素推动,规模生产指日可待。而昆山双桥传感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宝鸡麦克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开始集中力量考虑专项技术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也已经有企业跟踪高端传感器的发展,比如MEMS技术,而MEMS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
国外有传感器专家这样评述传感器,“征服了传感器就等于征服了科学技术”。几位被访者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国内传感器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其实我国的传感器技术起步不是很晚,但是国内传感器行业跟其他仪表行业一样,由于属于技术、投资两个密集型的产业,过去国家认为这个行业必须大量投资且需积累多年,但产值却不大,因此起初对发展传感器态度并不积极,反而倾向于向国外购买,所以导致国内传感器企业先天不良。但是政府后来认识到传感器是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就逐步地加大了支持力度,比如在用地、税收和金融上。尤其是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社会以来,传感器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虽然现在国家仍然鼓励民间资本介入传感器领域,但是毕竟建立了一个积极的环境。在这次展会上,湖南益阳华星宇传感科技园和中科昆山高科技产业园在展台上充分展示了自己,而当地政府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无疑是最吸引听众注意的地方之一。

    现在我国传感器面临着历史上的最好时刻,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一方面许多国内企业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新技术,企业管理模式大大改进,另一方面来自国际的AMA德国传感器协会还参会进行支持。范茂军所长说:“传感器的质量、价格、功能都是将来国内企业要重点提高的方面。将来国内传感器还要走好从工业过程检测向功能独立的设备仪器转化的过程,比如日常用血压计就属于此类。”大家也都相信国内企业会在取长补短上更有作为,从而争取早日与外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向传感器微型化、网络化、专业化进军。我们期待未来的中国传感器取得不菲的成绩,而中国传感器企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