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数码打稿的发展[/B]
随着近年电脑直接制版(CTP)技术的发展,业内普遍认为该技术势必取代现有的制菲林工序,然而其发展却受到一些阻碍。因为使用菲林的制版工序仍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弹性作手工修改,如错字或局部换版等等。而直接在版材上成像,所有成像的数据不容有失,否则需要把全张版面重新输出,换而言之,相对于电脑直接制菲林(CtFilm),电脑直接制版(CtPlate)更严格地需要一套可靠的数码工作流程来妥善处理由设计者到印刷机之间的生产工序。因此,最令人争议的问题不是能否用激光直接在版材上造出高精度的网点,而是能否有一套认可的数码工作流程来代替现有的生产方式。而在整个流程里需要考虑的包括:数码打稿、电脑拼大版、生产效率、修改的灵活性、成本、补漏白及来自菲林等问题。以下我们专门就数码打稿的要求及技术作一介绍。
数码打稿与传统打稿的比较
每当提及数码打稿的效果,一般都会用传统的打稿用作比较的基准,这样比较虽然是顺理成章,但往往很容易遗漏了数码打稿附带的一些功能所带来的效益。以下我们分三大范围,包括质量、成本及效能,尝试客观地比较两者的分别。
[B]质量效果 [/B]
色彩模拟力——由于传统打稿机同样是使用油墨来成像,理论上它所能表达的色域是很接近印刷。而数码打稿方面,有些器材可以同样使用近似油墨成份的色墨,色域的表现也十分近似印刷。但是不论油墨及机器的成本都很高(一般设备在55万至165万港元)之间,视乎幅面及精度而定。而其他常见的彩色打印机,如喷墨式或热升华式,其可以表达的色域均比印刷油墨更加丰富,而且成本很低。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过于丰富的色域去模拟印刷油墨的色域,这完全取决于个别厂家的色彩管理技术。
网花模拟能力——这方面传统打稿有绝对优势。因为它们采用与印刷同一套菲林晒版。而数码打稿要模拟网花的话,一方面要堆出超过百万元的投资去购置高精度的设备,但换来的效果跟真正印刷效果很难一致。如数码打稿机精度是2000/3000dpi,而照排机精度为2400/3600dpi,两者所造出的网花是完全不同的。市面上大多可以模拟网花的设备都只能满足客户的视觉要求而已。
稳定性——因传统打稿机是用人手下墨及调较压力,所以效果很不稳定,业内人士都有这个经验就是同一套菲林分别拿出去打稿,效果通常都不一样。而数码打稿则是自动化成像,可以很稳定。当然如果设备质量不好,如墨头经常堵塞,也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市面上较稳定的设备是不难找到的。
可靠性——传统打稿采用跟印刷一致的菲林,可靠性很高。而数码打稿在这个问题上可分为三个层次考虑:(1)如输出打稿的RIP与最终制版系统的RIP完全不同,那么可靠性则偏低;(2)如输出打稿的RIP与造版系统相同,但需要在成像前分别重新处理一次,这样可靠性较高;(3)如能采用同一套已由RIP处理完成的数据作打稿及制版,这样可靠性是十分高的。因为在整个流程中除人为因素外,最有机会在运作上出现差异的就是RIP的运算。以上提及的三种方式,在市场上均有供应,用户必须特别注意。
[B]成本效益[/B]
投资成本——在这方面,传统打稿与数码打稿相比则显得十分逊色。因为以同样生产能力计算,如一小时内完成两套对开四色的打稿,传统设备的投资就需要四组的打稿机,配套的晒版、冲版设备,加上所需的工作人员及颇大的厂房,投资额大约需要220万港元。而数码打稿的投资可以是33万至165万港元,这视乎对质量的要求而定,而额外人工则接近为零。而在材料成本方面,传统打稿的纸张及油墨的费用都很低,较高的是版材及药水。而数码打稿方面,一张对开幅面大约在22至165港元,这视乎个别打印机而定。总体上来说,数码打稿(在某一个质量认可的程度上)的投资回报率可以比传统打稿高出很多。
[B]效能表现[/B]
生产速度——表面上是数码打稿的成像速度较快,市场上普遍的打印机都可做到20分钟内完成一张高质量的对开版面。而传统打稿则无论尺寸大小,不包括拼版、晒版及冲版的时间,单是打稿的动作,一般都要30至40分钟,但这只是对生产一张打稿的比较。当需要生产多于一张彩色打稿的话,两者速度的差别就较为接近。
多种模拟能力——以上提及大多数的数码打稿机所能表达的色域都比印刷油墨丰富。丰富的色域再加上良好的色彩管理软件的配合,令数码打稿不仅模拟印刷品的效果,而同时可以模拟其他的生产效果,如丝网印刷、数码印刷、喷墨海报等,甚至可模拟在高速轮转印刷机下的表现,更能够配合市场上日趋多元化输出的需求。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一套广告设计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介做宣传。
多种格式能力——齐备的数码打稿系统,除可以模拟某一输出媒介的色彩效果外,还可以因应不同输出的需要,自动调较档案中图像的色彩,令操作人员无须进行人工修改,真正做到自动化的工作流程。而以上两个数码打稿的特点都是传统打稿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