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包装印刷业走向绿色发展

   日期:2005-11-02     来源:中国测控网     作者:管理员    

包装印刷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边缘性的产业,它集化工、机械、电子、网络等专业技术于一体,并要求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很快地应用到包装印刷这一领域。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基本摆脱“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局面,包装印刷增强了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包装印刷构架了产品生产、销售及消费之间的桥梁,它对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20多年来,中国包装印刷发展迅速,全国包装印刷总产值由1980年的7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6.7%。预计到2010年包装印刷业总产值达到4500亿元,实现利税320亿元。

  包装印刷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由于产品普遍匮乏,产品生产实行计划分配,包装不被人们重视,中国包装印刷业的总体水平长期落后,多数印刷企业既是印书刊,又是包装和社会印件,并以凸版印刷为主,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差,普遍存在厂房简陋、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不断引进国外技术,胶印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产品印刷中逐步取代了凸版印刷。胶印印刷由于工艺成熟且日臻完善,为印刷企业普遍接受。这一时期,胶印普遍受到关注。

  到了20世纪90年代,柔性版印刷开始在包装印刷中成为新宠。柔性版印刷机价格比相应的胶印机低20%~30%,印刷成本柔性版印刷比胶印低15%。另外,柔性版印刷机集印刷、模切、上光等多种功能于一机,而胶印后还需配备模切机、上光机等设备,投资较大。在生产周期方面,胶印需7~8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柔性版印刷2~3天就可完成,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一阶段,柔性版印刷又比胶印占优势。

  回顾中国包装印刷的历史,凸印、胶印、柔性印刷等在不同时期其发展情况不一样,而不同种类型包装印刷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发展情况也不一样。

  国有印刷企业的兴难。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六五”计划最后两年,国家为了减少出口包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扶植包装印刷业,给了一些优惠政策,譬如减免税收、扩大银行贷款,并实行税前还贷等。一些地方国营包装印刷企业获得机会纷纷进行了技术改造,翻建厂房,引进电分机,四色胶印机及其它先进设备,增强了企业的经济实力,提升包装印刷产品的档次和印制质量,改变了企业的形象。国有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结构、质量档次、印刷质量、经济效益等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可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有印刷企业遇到了困难,企业负担重,“婆婆”多,体制、机制不灵活,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失去了昔日的光辉,遇到了诸多困难。有的企业被迫破产,有的被民营企业兼并,有的通过改制、转制改为股份制企业。

  乡镇印刷业的崛起与回落。乡镇印刷业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产物。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国家给予了农村较多的优惠政策,大批印刷业在农村安家。尤其是乡镇印刷业的灵活机制,农民离土不离乡,为企业发展带来廉价的劳动力。许多乡镇印刷企业成为当地乡镇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进入21世纪,国有印刷企业改制,民有企业踊跃发展,乡镇印刷企业开始回落。

  民营印刷企业发展快。20世纪末21世纪初,民营印刷企业以市场信息灵、反应决策快、企业领导稳定、外资愿意投入、行政干预少等优势,很快发展起来。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上了一个台阶,通过了ISO-9002等认证,产品结构从一般纸制品印刷、商业印刷到高档的出口彩色包装印刷。

  “三资”印刷企业猛增。特别是国务院新颁发的《印刷业管理条例》,允许外商来华办独资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后,“三资”企业在中国猛增。据统计,苏州一市就批准了100家外资印刷企业,注册资金达到5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4家。新来的外商独资企业投资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无疑拉动、推动了中国包装印刷业的向前发展。

  包装印刷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包装印刷水平比较落后。目前,中国的制版印刷、印后处理、设备等还处于国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国内许多包装企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设计、制版及加工工艺。如有些企业在设计纸盒盒片结构时基本是采用类比法,既无标准,又无设计依据,往往造成结构不合理,使用自动糊盒时易出现废品,在绘制盒片结构图、印刷轮廓图、模切版排料图、背衬加工轮廓图及纸盒装潢设计时,多采用手工重复绘图,周期长、效果差、费用高、产品质量达不到高档印刷的要求。

  东西部印刷业发展差距明显。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包装印刷业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包装印刷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则比较落后,粤、闽、浙、沪、苏四省一市的包装印刷总产值约330亿元,约占中国包装印刷业的41.3%,而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包装印刷总产值约为72亿元,占中国包装印刷产值总量的9%左右。两者相比,东南部5省市的包装印刷产值是西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新疆、四川、重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倍,说明西部包装印刷业发展较东南部滞后。东西部差距不仅反映在产值上,还反映在技术、装备、人才、管理、质量、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

  包装印刷产品同质性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产品单一、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数量少、雷同现象较严重。

  包装印刷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与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比例大大低于机械、化工、电子、汽车等行业。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不愿在人才培训上投资,生怕培训后员工跳槽,投资无回报。因此采取只使用不培训竭泽而渔的用人办法。这大大制约了印刷产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印刷业专业人才匾乏的局面。目前,中国虽然有包装工程学院和印刷院校,每年都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这一行业,但因包装工程与印刷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时间并不很长,其合理性、实用性、专业性尚有待逐步完善。

  包装印刷精制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一般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按包装印刷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包装印刷产品可划分精制产品与一般产品,目前能按精制产品标准生产的包装印刷产品的比例并不高,只占40%左右,这主要受到机械设备、员工技术素质、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譬如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拥有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但缺少与之配套的精制包装印刷产品,因此造成每年都有十分可观的包装印刷业务外流,阻碍了本地区精制产品生产能力的培育和印刷水平的提高,这更加剧本地区精制产品生产能力与产品包装需求之间的矛盾。

  过度包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近年来,许多企业大量的精力不是花在提高产品质量上,而是一味地追逐“上档次”、“上品位”的包装上,无节制的攀比,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度包装造成了产品成本上升,又被商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中秋月饼的过度包装就是典型一例。

  印刷油墨对人体的伤害较重。油墨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挥发物与灰尘中细微尘埃粒子和其他物质结合,会形成灰雾,刺激人体肺部,对动、植物等各种生物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印刷油墨中常使用的有机溶剂,既有毒又可燃,不利于环保、健康和安全。

  水体污染较严重。凹版印刷中产生的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制版过程中使用的腐蚀液及重金属的电镀废液等无机物,照相胶片及胶印印版显影冲洗废液中含有的有机物,大多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同时也会污染土壤,并在土壤中富集。也因为于此,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支持印刷业发展的事例。

  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包装印刷规模化。未来的包装业将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将以20%的速度发展,形成规模化和全球化。速度与系统的灵活性将成为以后选择包装印刷设备的主要标准。系统的集成化,单一功能的印刷设备无法面对激烈的竞争,而集成化的系统将实现多功能操作,譬如填充、包封及贴标签等。单元结构的设计将会向将这些方向发展,这就促进包装走向规模化。

  包装技术数字化。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在印刷中不断的被使用。譬如,美国一些大型包装印刷公司目前数字化作业程度已达到85%~95%。电脑直接印刷交货时间短,印刷成本低。这已证明,包装技术数字化是发展的大趋势。

  包装印刷的两极化。印刷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越来越好,没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越来越贫困,形成两极分化。

  包装印刷技术多元化。随着产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平、凸、凹等印刷工艺和特种印刷工艺都会有所发展,不同印刷工艺特色和适印范围也不相同,它们会长期并存,互相补充,在包装印刷中占有一席之地。平版印刷制版简单,版材轻便,上版迅速,能快速生产质量好、套印准确的大幅面彩色印刷品,特别适用于印刷图文并茂的产品仍将保持主力军地位。凸版印刷是中国传统的印刷工艺,技术基础好、投资少、上马快,适用范围广,技术将有突破。柔版印刷承印材料广泛,能大大缩短印刷周期,降低成本。凹版印刷能在各种承印材料上获得最佳效果。近些年,随着国外先进的多色凹印机及电子雕刻、制版设备的引进,传统的凹版工艺有了根本的改变,开始大量应用于塑料薄膜及烟盒包装的印刷,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仍将稳步发展。丝网印刷作为孔版印刷的代表,在中国一直是以作坊生产方式为主,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也因具有其他印刷方式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而活跃于各行各业,被人们称为除了空气和水以外什么都能印的万能印刷方式。

  包装印刷业发展探讨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