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一、概述
马钢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GMIS)的建设可以追溯到九十代初。当时马钢公司的领导开始关注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和管理现代化,成立了马鞍山钢铁公司信息管理现代化领导小组(1999年12月将该领导小组更名为马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王秀智总经理担任组长,陈明仁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公司管理部门的领导大部分是领导小组成员,十年来,公司的历任领导都担任过该领导小组组长。马钢管理信息系统(MGMIS)就是在该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从分析、设计、开发、应用一步步走过来的。在"八.五","九五"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从1991年开始启动MGMIS建设,并抓住了改革开放和股份制改制的时机,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迅速构建了马钢FDDI为主干网的覆盖全公司各部门、生产厂的网络系统;以VAX7620、ALPHA2100等中小型计算机为主服务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 7和第四代开发工具(CASE)完成了生产、财务、销售、材料、炉料等十余个计算机管理子系统的开发。基本完成了马钢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框架。经过多年来的规划、建设,应用系统的不断深入,水平不断提高,马钢管理信息系统正逐步成为马钢的基本工作模式。
二、建设MGMIS系统的必要性
建设马钢MIS系统,是国家的要求,是企业现代化标志,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走向市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必需。国内、外企业MIS的发展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具体说是:
1、国家发展战略要求MIS
国家把"采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八·五"发展的重点。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的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冶金部把马钢列入50%大型钢铁企业实现管理自动化的单位之一。
2、企业生产经营需要MIS
马钢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特别是新1#高炉系统建成投产,马钢将跨入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的行列。生产经营信息的急剧膨胀,要求公司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有一个大的飞跃,才能适应公司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3、市场机制呼唤MIS
改革开放,公司必然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只有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借助于计算机才能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敏感机制,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
4、形势逼迫,加快建设MIS
冶金系统各兄弟企业,八十年代末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各自的MIS,并且取得了很显著的进步。马钢应该迎头赶上,建设好我们的新MIS。
5、设备更新,推动MIS发展
马钢原有的王安计算机系统,虽然在马钢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设备老化,能力较差,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了,必须有功能更强,可靠性、安全性更高的计算机系统来支撑马钢的MIS。
三、MGMIS的目标和体系结构
马钢管理信息系统(MGMIS)将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生产经营、物资保障、设备维修、人才等各方面的信息,为公司事务处理、决策、分析提供各种信息;加快信息反馈速度;代替人工完成诸如统计、汇总、比较分析等繁杂的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从而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1、近期目标
"九·五"期间,马钢将把计算机应用和联网能力扩大到人事、劳资、经贸、基建、矿山、能源、环保、医疗卫生以及房地产管理和党政系统办公自动化,逐步实现马钢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MG-CIMS)。
2、远期目标
(1)建立一个一体化的集成系统,从马钢的全局出发,统一编码,统一名称,统一数据规范;实现计划、生产、财务、经销、质量、科技、安全以及原材物料、设备、备件、采购供应的计算机管理;坚持数据从数据发生地即时输入,避免重复输入。
(2)建立共享的集中式的大型数据库和各部门专用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3)建立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主干网。
各个子系统均有自己的目标,这里不再赘述。
3、系统结构
马钢地域广阔,厂(矿)分散,且装备水平较低,尚未实现生产线的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自动化,基本上不具备从设备级直接采集数据的条件。因此,将马钢管理信息系统为为三个层次,即公司决策层,主要是建立综合的数据库、方法库和模型库,为公司领导提供查询信息和辅助决策支持;第二层为部(处)管理层,主要是对内部管理信息和外部市场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加工处理,向决策层提供所需的数据,并贯彻决策层的指令,安排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原材料需求计划;第一层为厂矿信息采集层,主要负责采集各厂(部)的生产库存、财务、供应等原始数据,发送至上一层,并执行上一层下达的计划和各种指令。
《马钢MIS层次结构图》示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层结构。二层子系统中略去人事、劳资、能源、动力、办公自动化、财务等子系统,实施时再补充进去。
马钢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三个层次,三个层次担负着的不同的管理职能,因此所需信息也不相同。决策层,主要是公司领导所做工作,需要公司内外、当前和历史的信息;事务处理层(部<处>管理层),主要是企业日常运作所需的信息,如计划、发货、结算、指示、请示等等信息;第一层工厂作业层,主要是厂(部)组织本部门人力、设备、原材料去实施上级指示、计划,生成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除本单位监视外,需向事务自理层报告实施计划完成情况、消耗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和上级要求的各种信息。
四、总体设计、分步实施
马鞍山钢铁股份公司(原马鞍山钢铁公司分立的上市公司)从53年建厂,经过46年的发展,已从单一的炼铁小厂,发展到兼有采矿,炼铁,炼钢,轧钢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钢铁生产能力已达到400万吨规模,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较好的水平,装备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都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马钢高速线材厂,2500M3高炉系统,H型钢厂建成投产,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使马钢迈进了现代化钢铁企业的行列。为马钢继续向双600万吨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马钢生产工艺的进步,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企业管理技术的发展,要求马钢要尽快实现管理自动化。经过长时间的充分的调查分析,1992年公司领导批准了《马鞍山钢铁公司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总体设计方案》,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开始马钢MIS的建设。按照《方案》的总体计划,根据马钢资金、人力等实际情况,将马钢MIS建设分成买主机;建网络;配备区域机搭成马钢MIS主框架的"三步走"的实施方案。
第一步:买主机,开发马钢生产调度系统。
由于马钢原来使用的王安计算机系统已不能满足公司若干应用系统的发展要求,不堪重负,急需更新换代,因此,首先决定买主机:经过货比三家,从IBM,DEC,Unisys三家供应商的配置方案中,选择了DEC(DigitalEquipment Corporation)。Oracle和Cortex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即购买了DEC公司的VAX7000/620和VAX4000/400计算机各一台,组成DSSI(Digital Storage System Interconnect)的Cluster集群结构和双CPU对称多处理(SMP)技术。选用DEC优秀的,可靠的虚拟存储操作系统Open
VMS;选用Oracle公司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Oracle7.0和Cortex公司的第四代开发工具(CASE)Corvision。还包括25台终端,75套DECPC;行打,针打,激光打印机;DECHub,DECbridge,DECrepeater,DECServer等网络设备。
第二步:建设马钢的光纤主干网,即FDDI Backbone。
马钢股份公司地域分散,原1厅13部4个公司33个厂,分布在十里钢城的各个角落,各厂(部)的微机基本上处于单机使用的状态,不能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效益。因此有必要通过光纤主干网的建设,把公司各部门的计算机(包括微型机,过程机)与公司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网络,使公司各部门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从1995年的技术水平看,我们选用了技术成熟,运行可靠,速率较快的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网,设备选用DEC公司的DECHub900;DECHub90等模块。构成星型环网,网络拓扑见《马钢股份公司FDDI网络结构图》。主干环采用16芯单模光缆,总长17千米;支干采用4芯单模和8芯多模复合光缆,总长34千米。整个网络于1996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践证明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第三步:配备区域机(部门机),搭成马钢MIS系统基本框架。
根据马钢MIS系统总体设计,要开发十四个管理子系统,根据各子系统开发需要,增配部门服务器,局域网。这一阶段我们和东北大学合作实施国家经贸委安排的,国家"九五"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利用马钢计算机网络系统,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先后开发了销售,财务,生产调度,炉料,材料,备品备件,人事劳资,经理查询等管理子系统。显示出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1998年底,我们又把马钢的现有网络改造为内域网(Intranet)并作一个整体连入因特网(Internet).接入方式,见图“FDDI与Internet网的连接”。
从92年底正式进入全面实施,至1998年底止,在六年多的时间里共投入3千多万元。在公司信息管理现代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公司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更由于信息中心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至此已基本达到《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实现公司内域网(Intranet)全面贯通;内域网连入因特(Internet)网;一批应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