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务局信息资源规划工作自2000年6月着手准备,10月23日正式开始,12月23日结束。规划工作是在大连海事大学高复先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规划工作按照信息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使用了IRP2000信息资源规划工具软件,在业务领导、业务代表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共同合作下,圆满完成了规划任务,构建了日照港务局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和相关的信息编码库,于2001年正式实施主题数据库构建和应用系统的再造工程。
一、信息资源规划的起因
日照港务局自1988年开始开发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建成了覆盖装卸生产、机电设备、物资、劳动人事、财务核算、综合统计等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 1999年建成了基于计算机主干网络的港口内部信息网络,并实现了与因特网的互连。累计投资达600万元,在用投资约400万元。
这些信息系统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港口的技术进步,对提高港口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个信息系统是面向具体业务和部门开发的,数据库是面向人工报表建立的,数据流程大多是模拟手工业务流程的,信息编码缺少统一的标准。因而,已建成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共享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岛。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初、中级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采用Intranet技术解决了部分信息共享问题,但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环境复杂、混乱的问题。
1999年底,在规划2000年信息应用目标时,我们认为港口对信息应用的需求,已经从部门应用发展到了全港应用的阶段,信息应用将进入高级阶段。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环境,即港口主题数据库,和高度共享信息的更为完善的港口信息应用系统。建设这样的信息系统,就必须以信息工程理论、方法为指导,进行全局范围内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
二、信息资源规划过程和成果
日照港务局信息资源规划工作自2000年6月着手准备,10月23日正式开始,12月23日结束。规划工作是在大连海事大学高复先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由日照港的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自主完成的。规划工作按照信息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使用了IRP2000信息资源规划工具软件。整个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筹备阶段
自2000年6月开始筹备日照港务局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首先请大连海事大学高复先教授来港就港口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商务应用等问题,对全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举办了一次专题讲座,取得了积极效果,局领导认可了进行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的必要性。之后组建了信息资源规划领导小组,以及由业务代表和系统分析人员组成的若干规划小组,确定了信息资源规划的目标、内容和时间,签定了技术合同,制定了规划工作周计划。规划工作准备就绪。
2、需求分析阶段
该阶段于2000年10月23日开始,历时1个月。首先召集信息资源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有关业务领导、业务代表和系统分析员进行动员和规划理论及使用工具培训;然后对港口业务功能和业务数据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和分析;识别和确定港口内部的职能域划分,职能域的业务过程组成以及业务过程的业务活动组成;对用户视图进行分类、分析并规范化,根据信息流和用户视图,计算各职能域数据流量、存储量和存储增量;最后由业务领导、业务代表和系统分析人员对一、二级数据流程图及用户视图进行研讨和交叉审核,并由业务领导进行确认。一、二级数据流程图及用户视图是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
3、系统建模阶段
该阶段自11月20日开始,到12月17日结束。首先就系统建模的方法和建模工具的使用对业务领导、业务代表和分析员进行了一周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各规划小组以功能建模和数据建模为主线,分局和公司两级各十个子系统进行了港口信息系统的建模工作,按职能域分析和分解业务过程、业务活动及数据流,并进行优化和重组,建立各子系统功能模型;在分析用户视图基础上,定义主题数据库,建立子系统数据模型和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最后业务领导、业务代表和系统分析人员对各子系统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进行了交叉审核,业务领导进行了确认。该阶段的主要成果是建立起稳定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元库。
4、文档整理阶段
该阶段自12月18日开始,系统分析人员对各自的最终规划结果进行交叉审查和共同修改,并由系统分析人员与业务领导进行面对面的审核确认。在完成最后修改后,定为《日照港务局信息资源规划》第一版。
5、规划成果
2001年1月份请山东省信息化专家组部分成员和业内有关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审。这次信息资源规划,共识别业务过程105项、业务活动586项、用户视图974个、数据流1382项、数据项2230项、数据元素1024项,确定了50个数据库主题,设计数据库基本表243个,系统地构建了日照港务局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和相关的信息编码库。
三、2001年规划实施情况
根据总体规划和实际需要,2001年主要实施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计算机主干网络完善两个项目,总投资100余万元。
网络完善工作已于上半年组织实施,到目前为止,日照港务局光缆达到160芯公里,光交换机3台(nbase),光交换模块9台,以太交换机8台(intel、accton),集线器27台,接入微机300余台,整个网络覆盖局机关和除第三港务公司(新成立)以外的所有局属单位以及主要生产部门,基本能满足用户对网络的使用需求。
信息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生产、货商、设备、物资和劳动人事等主题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集成现有各应用系统,开发综合信息查询、客户服务与货源信息汇集以及中控室皮带称数据直采系统,为保证使用效果,还同步开展500人次的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系统使用培训。该项目完成后,可以初步实现港口数据环境的集成,应用系统间充分共享信息,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能获得更加综合和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客户可以便捷地通过因特网获得港口服务信息和在港货物信息。2001年8月底,主题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系统编程工作已全部结束,现进入测试和用户培训阶段,计划整个项目将在年内投入运行。
四、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的体会
此次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始终贯彻了信息工程理论的基本原理,抓住数据这个中心展开工作,业务人员真正参加了规划工作,并在需求分析阶段发挥了主导作用。信息技术人员接受了信息工程理论,突破了旧的理论和方法的束缚,实现了技术思想的升级。建立起反映日照港业务实质的数据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主题数据库,使日照港的数据环境得到了升级。数据模型的识别和建立是以业务领导、业务代表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共识为基础的,它正确地反映了日照港各项职能域的本质特征,并与具体部门和业务相对独立,因而在此基础上创建的主题数据库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性。这是与以往面向部门、业务和报表开发的应用数据库的最大区别所在。对于这次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信息化路线正确,目标明确。我们确定了以信息工程理论为指导的技术路线,和建设港口主题数据库、数据仓库和社区网络的阶段目标,以及建设数字化港口的总体信息化目标,将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和经营方式网络化这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展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有助于跳出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投资—开发—再投资—再开发,而始终不见效果的怪圈”,使我们的信息化工作能够持续发展。
二是信息化方法规范,效率高。抛弃了面向部门、面向报表、分散开发信息系统的传统方法,采用信息工程方法,面向主题数据,面向指标信息,实现技术思想和方法上的双跃进。在统一和规范的数据环境上建设港口主题数据库、数据仓库,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共享需求,满足信息预测和决策的需求,并且可以避免重复开发劳动,将大大提高港口信息化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信息化效果可以预期。从2001年开始,将在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基础上,在规范的数据环境上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整合,以实现数据级信息共享。这样,由Intranet技术连接着的“信息孤岛”将变成一块由统一的“数据板块”支撑的“信息大陆”。
四是规划文件具有法制效力。本次信息资源规划的成果,不仅把握住了港口信息化的本质,而且因其结构化、数据化和电子化的特点可以直接应用于后期的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既具有规范的约束性,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将使日照港信息化高级阶段的工作不会因为人员变动或个人偏好而偏离方向。
五是取得了单位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对信息资源规划意义和作用的宣传,全局就“十五”期间日照港的信息化目标达成了共识,并落实在投资计划上,为实行“十五”期间港口信息化目标提供了物质保证。
总之,本次信息资源规划工作为日照港“十五”期间的信息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未来三到五年的努力,规划目标完全实现以后,港口快速反应神经网络将基本建立起来,这对日照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企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