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努力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日期:2003-05-15     来源:中国测控网     作者:管理员    


永济电机厂
永济电机厂原名铁道部永济电机厂,始建于1969年,共有员工6千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25%以上。“九五”期间,年平均销售收入6.72亿元。工厂主要研制生产铁路内燃、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油田钻机、风力发电设备配套的电传动装置,属于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中国100家最大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和全国行业50家最大工业企业。1996~1998年,工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并获1998年度特别奖。199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企业。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曾视察工厂,并题字留念。

  目前永济电机厂主要有电机、电控、电力电子产品3大类59个系列974个品种,其中电机产品18个系列210个品种,电控产品32个系列628个品种,电力电子产品9个系列136个品种。铁路市场上,提供铁路三次大提速所需内燃机车全部电机、东风11全部电器和50%的东风4D电器。油田市场上,开发的油田电机已形成直流、交流变频两类37个品种,并具备了为油田钻井装置开发1000kw以内各种电机的能力,油田钻井电机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该产品一直依赖进口的历史。国际市场上,先后向美国、加拿大等1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4种产品。

  一、以“九五”重投为契机,狠抓信息化建设

  永济电机厂在“九五”期间被铁道部确定为重点投入企业,以提高工厂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九五”期间永济电机厂先后投入资金两亿多元用于生产设备的数控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生产制造系统改造、计算机网络基础建设、CAD/CAM一体化、CAE、MIS应用等方面创造了一定的成绩。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自94年永济电机厂完成“甩图板”工程后,加大推广应用CAD技术的力度,先后完成了石油钻井电机、电力机车电机等新产品的开发任务。工厂借“九五”重投东风,引进了三维设计软件并购买了100余台图形工作站,应用在技术开发与生产制造的各个部门,使工厂的产品开发能力和质量保证手段上了一个新档次。

  三维设计技术和二维设计技术相比对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在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一线迅速普及和应用三维设计技术,工厂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在短期内使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并熟练应用三维设计技术于工作实践当中。他们应用三维技术先后完成了新型地铁电机、电力机车电机、大功率风力发电机以及司机控制器等新产品的研制任务。

  (二)生产制造系统改造及计算机辅助设制造(CAD/CAM)

  CAD/CAM技术是在生产一线直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永济电机厂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从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引进计算机柔性制造系统、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车削中心、数控冲床、数控折弯机、数控线切割机、数控磨床、数控火焰切割机、三座标测量仪等数百台套先进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效,在新产品的开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单有数控设备是不够的,只有在确保软件方面的投入和应用才能真正发挥数控设备的加工能力。工厂通过配备数控编程机、二维编程软件、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Pro/E,建立制造网络,形成了CAD/CAM一体化的制造系统。实现了换向器套筒、换向器压圈、电机机座、各种测量样板、复杂形状凸凹模、线圈复形模等电机产品典型零部件和复杂工装模具的CAD/CAM一体化,不但提高了设计制造水平,而且解决了传统生产中难以实现的复杂型面加工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网络环境工厂具备了“无图纸”生产制造能力。

  (三)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工厂自94年引进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来,在新产品研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产品质量上了新台阶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先后形成了二维电磁场、三维电磁场、应力场的分析能力,通过攻关先后完成了ZD109系列电机关键零部件的机械强度分析,同步主副发电机系列机械强度分析,为电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永济电机厂在铁道部中国车辆集团公司MIS网络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九五”重投的改造和建设,工厂的局域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拥有各种企业级交换设备11台,企业级服务器10余台,远程访问服务器4台,主干线路采用光纤1000兆传输,局域网已成为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环境。为信息的综合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针对信息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加强管理,工厂在ISO9000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加入了电子媒体文件管理程序的内容,将因特网的接入、工厂局域网的接入、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纳入工厂管理范畴。

  (五)MIS的应用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厂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许多部门级的应用程序,对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先后开发了财务管理、生产计划、备品管理、劳动工资和定额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计划价格管理和车间综合管理的应用软件,这些程序的运行,为工厂高效管理的运行提供了基础。从2000年开始,工厂组织有关人员对ERP软件进行考察,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管理系统的开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六)办公自动化建设

  通过广大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努力,工厂在全厂开通了Intranet主页,发布的内容有政务信息、党群信息、行政公文、信息摘要、技术动态、生产动态等科研及经营管理的内容。对厂级领导、厂属各单位及控股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开通了电子邮件服务,方便了综合信息的交换,使办公自动化工作有序进行。

  (七)因特网已经成为工厂内外交流的重要工具

  工厂自1997年成为运城市首家互联网商业用户开始,工厂先后接入工厂物资价格信息中心,物资信息直通车等信息网络。工厂建立了自己的因特网站,发布各种对外宣传信息,收集用户各种反馈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在近几年出口产品和物资采购的业务往来中,因特网已成为工厂对外交往不可缺少的工作手段。

  (八)产品设计分析软件已经成为产品开发的重要工具

  电机产品设计的电磁方案,已全部由计算机来完成。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工厂自行开发的有:直流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软件、内转子凸极式交流同步发电机电磁计算程序软件、外转子凸极式交流同步发电机电磁计算程序软件、引极式交流同步发电机电磁计算程序软件、交流异极式感应子发电机电磁计算软件。工厂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发的软件有:与太原理工大学开发的单绕组变极调速异步电动机电磁软件、无刷励磁电机电磁设计及仿真分析软件,与西安交通大学及上海铁道大学联合开发的变频调速异步牵引电动机设计机仿真分析软件,与西安交大合作开发的脉流牵引电动机分析设计软件。外购的电机设计通用软件有:异步电动机分析设计软件。

  二、永济电机厂经过大量投入,多年建设,投资效益显著,信息技术应用是成功的。

  (一)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永济电机厂提高了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先后完成了几十种新产品的研制任务,成为永济电机厂提高产品质量,开拓产品市场,实现“发展经济,兴厂富民”的重要保证。

  (二)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各个层面上的应用,加强了企业的基础工作建设,提高了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今后CIMS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由于产品设计水平的提高,制造工艺的进步,企业管理的加强,企业的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增强了永济电机厂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九五”期间主业销售收入和多经销售收入分别比“八五”期间提高了1.66倍和5.52倍。

  三、永济电机厂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

  从“九五”重投开始,信息化建设就得到自铁道部、工业总公司、制造工厂各级领导的关心,其中最重要的是工厂领导的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只是开始,关键在后期的应用和技术维护。工厂为保证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工厂逐年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自97年以来已经累计投入1800万元人民币。为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工厂成立了以厂长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并责成一名工厂领导专职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领导工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工厂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

  (二)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保证信息技术队伍的稳定成为重要问题。工厂为信息技术人员提高了待遇,同时加强不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理论水平,使他们在保证软件开发、网络运行、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息化建设和业务人员的积极应用是密不可分的,加强业务人员的应用培训和交流成为提高业务水平,保证信息系统发挥效益的重要手段。正是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密切合作,才推动了工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四、下一步打算

  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工厂在两年内要建立以企业资源规划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级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CAD/CAPP/CAM充分集成。最终目标是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能够对企业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集成和综合利用,提高工厂的综合竞争实力。

《中国国家企业网》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