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制造行业来说,有一个词语不会陌生,那就是“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它的目标是将一个工厂所有的对象通过通信技术实现网络互联。为了实现各个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能自行发挥控制作用,需要相应的技术,如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近场通信(NFC)支持。
“工业4.0”的得力助手——RFID技术
RFID诞生于(R)二战期间,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缩写,指利用无线射频传输技术来存储数据和检索数据的过程,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目前,在制造领域,一些国际组织已提出了基于RFID的应用体系架构,如IBM、SAP、微软、QAD、SSA、思博等国际IT巨头已推出了RFID与ERP系统的集成方案,相关的测试和应用推广工作也正在进行中。总体而言,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正从供应链进入制造过程的核心。
RFID最大的优势是能助力生产流程透明和可靠控制,在实现工业4.0时必须做到最小的元件和物件都能与机器可靠通信。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极小的RFID标签,即使安置在金属物上也能保证可靠工作。很多情况下,RFID标签同时还可作为铭牌来使用,所以必须十分坚固和耐用,能够耐受各种气候和使用环境条件。为此RFID标签进入市场时都带有不同的保护薄壳,这能够确保机箱上信息的可靠性和长期性。
RFID标签的应用现状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RFID标签具有足够大的带宽。通过合适的咨询和客户现场的过程分析之后,每个企业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为其生产的仪器装置安设一个RFID主标签。在过程链中由此带来了诸多优点:除了实现灵活生产外,在各个不同的加工单元上还能够实现智能化流程控制和自动采集装配通道中各个单元的信息。同样,这个标签还能进行一些功能扩展,并应用在最终检验处、物品出口处和物流链中,以及销售商或技术服务单位等各个环节。
技术现状表明,从最初的抽象概念形成到最终在工业企业得到实际应用往往需要大约两年的时间。在网络化水平很高的行业(如机器制造业)确立有关RFID芯片数据结构和最小数据量的标准,并且得到各有关方的认可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然而在初始阶段通常会出现孤岛方案:一些企业通过应用RFID标签即使在没有网络化的情况下也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主要只涉及到一些较大的中大型工业领域,在这些领域新技术实际应用的节奏通常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