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传感器技术在我国智能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日期:2016-05-04     来源:信立科技    
核心提示:在全球,传感器是一个预计达150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且正朝着小型化、批量化、智能化、低功耗的方向快速发展,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在欧洲,各国已经提出发展铁路车联网,我国高铁信息化与车联网也在快速推进,作为高铁运行底层数据的来源,传感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全球,传感器是一个预计达150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且正朝着小型化、批量化、智能化、低功耗的方向快速发展,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在欧洲,各国已经提出发展铁路车联网,我国高铁信息化与车联网也在快速推进,作为高铁运行底层数据的来源,传感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测试人员在测试动车组性能

4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中车联合主办的“智能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工程前沿技术论坛”在湖南株洲召开。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领衔的12位院士及中、美、日三国专家、学者,就轨道交通智能传感技术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热烈探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产业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和物联网的发展,小型化、节能化和智能化将是传感器的未来趋势,掌握这一趋势,对于为提升轨道交通用传感器的智能化、集成化和数字化水平,推动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速列车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轨道交通产品,累计有4万多个零部件。在我国新动车组列车中,就有多达上千个传感器,可随时随地上传大量数据。可以说,作为轨道交通装备的神经末梢感知器,是轨道交通装备运营安全的保障性技术,也是装备持续升级的关键器件技术。专家预测,智能传感今后将融入人工智能,有望直接实现对列车关键部位的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感器需求量会不断增长。目前,全球传感器市场的规模约为1500亿美元,约有40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开发,研发机构6000余家。而在国内,约有1700余家机构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