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一度曾被称作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十分诱人。然而,传统的印染业一直是远离信息化的行业,印染企业的老板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主观意识普遍不强,导致大多数中小型印染厂的信息化几乎是一片空白。随着印染业技术自动化、电子化的逐渐兴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印染厂老板开始寻求利用信息化建设来将先进设备转化为真正的效益,另一方面,市场对印染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品利润却越来越薄,印染企业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管理来压缩成本、缩短供货周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尖锐矛盾制约行业发展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纺织行业一般是三个棉纺厂配一个印染厂。当时的印染厂规模为1.2亿米/年的属于大型企业,4000~8000万米/年为中型企业,4000万米/年以下为小型企业。五、六十年代的印染厂主要是连续化大批量生产,到了八、九十年代,由于市场需要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开始出现一条线、二条线的印染厂,从规模看相对以前小了很多,但企业数量却增加了不少。如今,据国家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印染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数量占全行业95.85%,国有企业仅占4.15%;非国有从业人数占全行业89.41%,民营印染销售收入占94.58%,出口交货值占全行业的91.1%。
在人们眼里,印染业属于传统产业,作坊式印染快速提升到现代大生产,印染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真正有革命性变革的机会是很少的,虽然如今各种先进设备在印染获得了广泛的生产应用,但印染业也没有改变真正意义上的印染原理。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印染行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以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单加工型生产为主,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效益普遍不高。在管理上众多的薄弱环节更是影响了这些中小型印染企业的竞争力,其中坯布仓库管理状况尤为堪忧,客户经常抱怨坯布情况与仓库账目不符,无法及时得知各种毛坯库存情况。造成了定单无法及时下达,阻碍了其它部门正常的计划和生产,此外配布时张冠李戴(名称搞错、坯布与客户不符)、数量不符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在进入数字化印染时代的当今,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管理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推动印染业的发展必须以实施信息化作为突破口。
业内资深人士、广州科思电脑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恩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印染行业亟需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 货源不足、价格持续走低、品种大幅增加、周期越来越短、贷款回收困难,所有这些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据钟恩光介绍,广州科思ERP平台产业链联盟的一份市场调查信息显示,我国是纺织大国,在纺织行业5~8万家企业中,已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规模企业有21000多家,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但是目前整个纺织行业特别是印染行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很低,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纺织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尚处于我国制造业的中下程度,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大中型纺织企业仅占10%~20%,而一大批中小印纺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则极其低下,严重牵制着整个纺织印染行业的效益及发展。
钟恩光在采访中说:“今年来,一家家崭新的印染厂出现在国内各地,设备先进、厂房气派。印染产品从整体风格与色彩上已基本与国际流行接轨,产品结构基本上能紧跟国际市场的需求,但我们惊异地发现,不少印染厂新机器安装之后,等待它们的不是大显神通,而是严重的开工不足,质量、生产、物控仍是其头痛的瓶颈。分析起来,就是先进设备的快速增长与信息化严重滞后的脱节所致,可总结为四大尖锐矛盾。”
据钟恩光介绍,国内印染企业的四大矛盾首先就是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尖锐矛盾。近几年,我国印染行业发展较快,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已是纺织印染生产大国。但生产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不同步。印染整个生产过程为高度流程化,伴随大量配方信息、参数信息、生产信息、质量信息,印染过程已经不是简单的设备运转,更多的是信息生产与处理,印染企业如今迫切需要建设适合自己发展的信息管理平台,成为先进设备的必不可少的配套系统。
其次,是印染色彩的高要求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的矛盾。从企业单体来看,企业普遍看重的是色彩以及产品功能的开发,然而大量的打办、频繁的对色、繁杂的批办却没有采用科学的手段,只有严谨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基本矛盾。
再者,是先进设备与技术参数管理的尖锐矛盾。先进设备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参数控制,然而大量、多变的工艺参数管不好,先进的设备就等于废铁一堆,印染企业需要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的角度来完善管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这也有赖于信息化的强大统筹分析功能才能实现。
此外,还有印染装备技术快速扩展与管理能力的矛盾。当前我国无论民营印染企业或国营企业,印染装备技术高速扩展,例如无水加工技术、无制版印花技术、低温等离子处理等新技术,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计算机控制(IPC)、参数在线监控等,先进设备大量投资,却偏偏忽略了对信息管理的投资,造成设备能力无法充分发挥,设备自动化没有带来工艺的稳定性。
“这个时候,印染这个传统产业,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想起来,必须从信息化寻求管理能力、寻求节约成本的空间、追求更大利润化。印染走过了从传统手工到现代的过程,必然在管理上有一个飞跃的要求,这就是信息化管理在印染业普及的必然进程。”钟恩光说。
隆富印染:传统印染焕发IT生机
成都隆富印染厂坐落于琉璃场附近,厂区占地近30亩,拥有员工250人左右。据隆富印染厂办公室主任姚美馨介绍,隆富引进了众多先进的生产设备,包括宽幅煮漂线2条,染色、丝光、印花线各1条,以及8台高温高压卷染和一般特宽卷染机。但是,由于原来该厂采用传统的印染行业管理方式,虽然拥有先进的设备,但生产效率低下,物料管理、人员管理成本一直降不下来,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益不高。“尤其是定单的按时供货根本无法进行科学管控,一旦有骨干员工离职,往往给企业的生产秩序带来巨大的混乱和损失。当时我们厂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规范生产流程、缩短交货周期。”姚美馨说。
确实,在全球纺织生产和供应的产业链中,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快速反应国际产业链的变化。由于时尚流行的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纺织服装企业正面临个性化、短周期、小批量、快交货、零库存的敏捷制造时期,对信息的收集、交流、反应和决策速度将成为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而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制胜法宝。
据姚美馨介绍,交货时间不确定就意味着失去客户,隆富印染厂一度陷入市场竞争的被动局面。厂里的管理层经过多次开会讨论后,决定向南方的印染企业学习,进行信息化建设,以解决企业人员、生产管理的问题,并规范工人的作业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我们厂里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以及生产管理系统。其中进销存和生产管理系统对厂里生产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客户如今对我们十分满意。”姚美馨说。据介绍,隆富印染厂通过财务管理系统与进销存管理系统,使资金流、物流等得到有效统一,不仅财物账目清楚,而且缩短了物料囤放周期,减少了成本,而另一方面,隆富印染厂的合同管理与生产、人事管理系统环环相扣,规范了人事、生产管理流程,生产调度更加灵活,管理员可对生产进度进行及时的跟踪与控制,在缩短生产周期的前提下,对面料、用色进行严格管控,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尤其是重染率降低到3%以内,最终赢得了大量客户的信赖,为企业自身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中型印染厂对信息化的需求是很大的,一方面市场竞争确实很激烈,各方面的因素都逼着你上信息化管理系统,另一方面,现在服装多元化发展,印染产品的更新速度十分快,我们处于对自己生产管理环节的优化考虑,也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我们确实也初步尝到了甜头。在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上,我认为关键是企业的管理层要从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再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软件系统。”姚美馨说。
富达印染:借IT之力迈向成功
位于东莞的富达染厂有限公司是由香港富强刘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港商独资经营企业,产品出口远销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地。富达公司是东莞最大的染整公司之一,生产规模大,仅染缸多达近百台、定型机上十台,设备配套、技术先进。
近年来,富达公司管理层引入香港管理模式,又通过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不断推行先进管理方式,依托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经营策略得到不断发展,同时,逐步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以此为起点,富达决策者又提出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为富达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计划、物流、生产以及其它经济信息,并作为富达公司加强管理的关键环节。
富达公司近3年多一直运行着一套自行开发印染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关键业务进行管理,有着较好的计算机管理的基础。由于自行开发的系统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因此该公司决定采用一套专业的染整ERP系统,以便大幅度的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效能,适应公司大规模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由此,富达公司领导决定抓住时机,建设一套具有富达公司特色,先进、实用、可靠的染整ERP管理系统,经过长期的多方论证,最终富达公司选定了广州科思电脑系统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