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采用成套先进技术的南昆铁路

   日期:2013-10-23     来源:互联网    

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北接红果,全长899.68km;吸引29个县市、1820万人,多为老少边穷山区;沿线矿产、水能、旅游资源丰富,是西南地区由广西出海的捷径,是西部大开发的脱贫致富线;1990年12月开工建设,1997年11月建成通车,1998年12月国家验收。

南昆铁路是在复杂地质艰险山区修建的大运输能力的I级电气化铁路干线。沿线地形险峻,地质复杂,工程艰巨,技术标准高。铁路从海拔78m的南宁盆地爬上海拔2088m的云贵高原,山峦叠嶂,谷深坡陡,最大高差2010m。沿线地质构造复杂,断裂纵横,岩体破碎,岩性多变,岩溶、膨胀岩土、煤层瓦斯、高烈度地震、滑坡泥石流和软土泥炭土等地质灾害分布长达600km。号称“地质灾害博物馆”。桥隧总长267km,包括众多高墩、大跨、弯梁、深基础的新结构桥梁,和全国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和众多复杂地质隧道。全线运输能力大,远期年输送能力高达2567万吨;要实现牵引电气化、作业现代化、管理自动化的目标。

为了高质量地顺利建成这条现代化铁路干线,组织了近千名科技人员进行10年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一条龙联合攻关,在各主要技术领域取得了39项具有创新意义和经济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以下6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南昆铁路建设的成套技术:

1、高墩、大跨、平弯新结构桥梁建造技术重点创新,主要技术指标进入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行列以高墩、大跨、弯梁为特点,在各类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和连续梁桥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以及移动式支架造桥技术方面均有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清水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度128m、墩高100m、桥高183m列世界第二;

板其二号预应力混凝土平弯桥主跨72m列世界第二,曲线半径450m为世界最小,跨度与曲线半径之比0.16居世界之冠;

喜旧溪大桥等带二横联的双薄壁高墩,是国内外铁路首次应用。

2、复杂地质隧道防灾技术和单线长隧道修建取得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号称“天下第一险洞”的家竹箐隧道,集高瓦斯、高地应力和富水软岩于一体。其防瓦斯突出、爆炸的施工技术与设备,瓦斯计算与自动监测、报警、通风系统以及封闭瓦斯材料等铁路安全施工和运营防灾技术有创新,还成功地解决了高地应力防治问题;对9度地震区的乐善村二号隧道创新了抗震计算方法、结构与材料并经试验验证;

我国铁路最长的单线隧道米花岭隧道(长9392m),研创了快速施工技术和钻爆、运碴、喷锚、衬砌的机械化配套模式,平均单口月成洞122m,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路基高边坡支护与特殊岩土处理技术有创新

对路堑高边坡,提出“分层稳定,坡脚预加固”的新观念,采用预应力锚索、土钉墙和锚固桩等支挡组合形式,成功解决了软弱岩体高边坡机械化施工难题;对陡坡路堤,创新了预应力锚拉式桩板墙和钢塑复合带拉筋加筋土档土墙结构,其中长200m、高24m的石头寨锚拉式桩板墙的规模居世界首位。还运用新技术首次成功加固了厚达27m的典型泥炭土路基。图为石头寨锚拉式桩板墙。

4、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灾害勘察技术有拓展

以地质灾害勘察为中心,改进和运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岩溶地下洞穴,判断准确率达到80%,;采用多种新技术揭示了沿线多种不良地质的特性和灾害规律,研创了泥石流区计算机选线系统。

5、站场与现代化运营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以自动化和国产化为目标,根据铁路运营特点,研制了通信、信号和牵引供变电的关键设备。其中多功能的区段信号设备监督监测系统、牵引变电所微机保护与监控综合自动化装置和有线/无线相结合的站场接触网开关微机集中监控装置均系铁路首次采用并有所创新,使设备国产化率接近80%。同时,配套研究了束管式铁路小综合光缆、铁路区段(三次群)光纤数字分插设备、高强度胶接钢轨绝缘接头、房屋劲性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应用了新型的无线列车调度、车站微机联锁、站内轨道电路等新技术。  站房具有民族特色,一站一景。

6、环境保护与建设管理技术有新意

强化了坡面防护与绿化、节约用地、减少和利用弃土弃碴,控制了水土流失,采用了新型防噪、防尘和污水净化设施,保护了沿线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南昆线建设的科学管理模式研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南昆铁路是国内外在地质灾害严重的高原山区修建的首条长大电气化铁路干线,标志着我国铁路修建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其成套技术总体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效益显著。200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