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治理PM2.5等大气污染需要怎样的药方?

   日期:2013-06-05    

“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建成PM2.5监测网络,启动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治理方案,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这在今年2月北京市公布的2012年为群众拟办的35件重要实事中位列首位。事实上,全国很多城市都在面临一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的攻坚战。

但要解决PM2.5等区域性污染问题,单打独斗不行,需要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置,既要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更要加强移动源和面源治理。那么治理大气需要怎样的药方呢?

必须协同处置,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要同时控制;减排前体物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现行标准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污染严重的事实,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标准值加严和评价项目增加,我国将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 标。反映问题靠监测,解决问题靠减排。就像去医院看病,护士负责量体温,医生负责开处方,对症下药才能痊愈。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该开出一张怎样的药 方?

研究表明,环境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排放的PM2.5,包括扬尘、采选矿、金属冶炼、有机化工生产和餐饮油烟等, 约占50%;另外的50%是二次颗粒物,主要是由前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到空气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硝酸盐、硫酸盐、二次有机气 溶胶等。

“这要求我们由控制一次污染物为主,转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同时控制,对源分析、排放源清单、污染物排放控制策略、环境政策等都提出了不同 于以往的要求。同时,管理对象由以工业行业为主向全社会转变,很多领域的环境管理仅仅依靠目前环保部门的职能是无法实现的。”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 英民说。

与控制TSP、PM10相比,控制PM2.5的难度更大,因为不仅要控制一次污染物,更要减排其前体物,而前体物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因此,要控制PM2.5污染,表面上看是控制颗粒物污染,实际上必须要控制一系列气态污染物。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金田撰文指出, 我国“十一五”的控制重点主要为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等单一污染物,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的要求。此外,对应单个污染物控制,“十一 五”期间我国采取的是单一污染源治理模式,关注电厂等工业大点源的治理,对燃煤小锅炉污染、扬尘等面源以及机动车等移动源治理力度不够,已不能适应

要解决当前突出的光化学烟雾、灰霾等问题,需要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同时加强 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表明,对于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提高联防联控能力,区域 内各行政辖区协同控制,才能有效减少灰霾天数。

 
标签: PM2.5监测 PM2.5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